健康生活春季小心应对这七种疾病

又是一年春来到。随着气候变化,我们的身体也要面临一些考验,如何保证身体健康呢?请看看下面的建议吧。

春季小心应对这七种疾病

春天正值冷暖交替,再加上气温容易忽冷忽热,如果身体抵抗力不强,又不注意保护,就很容易感染疾病。那么人们除了容易感冒外,还容易患哪些疾病呢?

1、溃疡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人体代谢增快,胃液增加,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患者应合理膳食、劳逸结合,注意保养胃肠。

2、过敏性疾病:春暖花开,杨柳吐絮,微生物、花粉、杨柳絮等致敏原容易使过敏性体质者产生反应,由此罹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3、心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绪处于旺盛期,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血管病。所以,老人和心血管不好的人应注意保暖、补水,稳定情绪。

4、结核病:随着阳气上升,体内阴阳失衡,机体免疫力下降,结核菌可能乘虚而入。

5、流行性出血热:突然畏寒,继之高热、面红、胸肩部红,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肤出血点的人,医院诊治。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即人们常说的流脑。发现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惊厥和皮肤黏膜有出血点症状,医院诊治。

7、风疹:此病多发热,体温不太高,1~2天后面部、颈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疹子,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确诊的患者应隔离治疗。

打了预防针仍要防流脑

初春是流脑的多发季节。如果已经注射了预防流脑的疫苗,还会得流脑吗?事实上,引起流脑的脑膜炎双球菌不是一种,而是一个庞大的细菌家族。就我国来说,接种的疫苗多为“A群荚膜多糖菌苗”,只能对A群脑膜炎菌感染产生抵抗力,起到90%以上的保护作用。此前在安徽、江苏等地发生的流脑病例是C群脑膜炎双球菌传播引起的。因此,即使打了预防针,仍然会受到其他菌群感染而患流脑。

每年3-5月为流脑流行高峰时期,免疫力比较差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更不要到有患者的家庭走访;在寒潮过境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凉感冒,影响抵抗力;平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新鲜;勤晒衣服被褥,讲究个人卫生;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当然还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春季饮食调养的三阶段

根据中医理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所以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总的饮食养生原则是:1.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2.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所谓高热量的食物,是指除主食中米面杂粮外,适量加入豆类、花生等热量较高的食物。所谓优质蛋白质,是指奶类、蛋类、鱼肉、禽肉、猪牛羊瘦肉等。青菜及水果的维生素含量较高,如西红柿、青椒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是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重要物质。

春季的饮食调养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早春时期为冬春交换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温热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肉类的食用。

春季晚期,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偏热,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如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青菜及萝卜类食物。每日除三餐之外,还要多吃一些水果,因为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增强体质有益。

“春捂”有益身体健康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是“春捂”究竟怎么“捂”,才能“捂”出健康来?

一是要把握时机“捂”。如果冷空气已经到来再添衣服就来不及了。最好是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内增添衣物。因为感冒和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

二要注意气温变化。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而言,15℃是“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有的地方早晚温差较大,如果温差大于8℃,那就要“捂”了。所以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wfh.com/yzyy/12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