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早餐喝粥的习惯,稀稀烂烂的粥吃了很好消化,于是大家就觉得喝粥能“养胃”,但是长期喝粥不仅不养胃,反而可能会伤胃。
长期喝粥不养胃
不能否认,软烂的粥是很好消化,几乎不用胃出什么力气。特别是生病没有食欲时,一碗粥下肚,瞬间舒服不少。
但是如果长期靠喝粥来养胃,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呢?首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四个字——用进废退。
啥意思呢?一直喝粥,胃就不用干啥活。长此以往,胃本身的功能没有积极调用起来,得不到锻炼,消化能力只会越来越差。
另外,白粥的营养价值太低了,几乎都是淀粉,没什么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
总的来说就是人在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时候,偶尔吃点粥,让胃休养休养是可以的。但是长期喝粥会使得胃的校花能力变差,而且好消化也意味着饿得快!
这样喝粥更健康
1、少盐少糖不放碱
盐和糖都不利于健康,而碱会破坏B族维生素。综合来说,原味的杂粮粥是不错的选择。
2、注意搭配,营养均衡
粥只是一种主食,一定不要忘记再搭配一些蔬菜、粗粮,在加点含蛋白质的食物就更有营养了。
3、不喝烫粥
很多人喜欢趁热喝粥,觉得这样比较暖和,但事实上食用过烫的食物,容易损伤胃粘膜和食道粘膜,甚至是增加食道癌的发生概率。一般而言,控制在65℃以内比较健康。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粥
1、肠胃功能非常正常的人
同样的大米煮粥和米饭,粥的热量相对较低,消化快,就容易产生饥饿感,因此会增加全天摄入的总能量。
正常人群想喝粥,可以加一些根茎类、杂豆类、谷物类的粗粮到粥里,不仅可以增强肠胃蠕动感,还能够延长饱腹感,为机体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
2、部分肠胃疾病患者
对一些胃病患者来说,喝粥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患有胃溃疡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人群,如果每天都喝粥或者是一次性大量喝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具体应当遵从医嘱。
3、糖尿病患者尽量少喝大米粥
粥好消化的特点,使得人们餐后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添加有粗粮的粥。
养胃还得这样做
养胃不能光靠喝粥,饮食习惯不好才是最伤胃的了。
1、吃饭要规律
该吃饭的时间还是要乖乖吃饭的,有一顿没一顿的,想想都对胃不好。
2、吃的节奏放慢些
不要吃太快、太急,或一次吃太多。要细嚼慢咽,不给胃过多的负荷。
3、少盐、口味要清淡
有研究表明吃太多盐会破坏胃粘膜,加剧幽门螺旋杆菌生长并感染胃部。所以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肾脏,为了养胃,也要少吃盐啊!
4、少吃剩饭剩菜
饭菜没吃完,扔掉有觉得浪费,很多人就留到下一餐吃,其实这也对肠胃不好呀。剩菜里含有一些亚硝酸盐,虽然含量一般达不到中毒剂量,但吃多了总归没好处呢。
喝粥喝汤虽然容易消化,但是经常代替饭来吃,可能不养胃反而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