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端午节,这些习俗与常识早知晓58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

  竹叶甘,淡,寒。

  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

  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也都有滋补保健。

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此俗始于汉代。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

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史。

?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

“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养生之“中医篇”

  端午节的中医养生奥秘。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农历五月的天气会比较湿热,容易滋生蚊虫,各种病原微生物也大量繁殖。所以端午节是一个全民族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美好节日。艾蒿、香包、雄黄酒是端午不可缺少的,不仅如此,端午还要吃粽子、挂香囊,以保健养生身体。

艾叶、菖蒲——驱毒除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

  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临床上常用来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的药效最佳。现代研究表明,艾叶含有的桉油精,具有很强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插艾草、菖蒲来消毒,可谓事半功倍。其中,熏艾草的消毒功效更大。

  现代人已经很少在家门口挂艾叶、菖蒲等草本植物。对这个问题,专家说,可以采取烟熏和喷气雾剂的方法来解决。普通家庭可以选择在端午前后把门窗紧闭,然后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这样可起到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到商店购买杀虫驱蚊的气雾剂来达到灭害虫的目的。

雄黄酒——杀虫解毒

  俗话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有医生表示,喝雄黄酒不仅不能驱邪、解毒,反而会引发中毒症状。雄黄内含砷、汞等有毒物质,遇热极易分解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有剧毒,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甚至会致人死亡。

  与其喝雄黄酒来解毒,还不如直接将其外涂在毒虫叮咬和长包长疖、生痱子的地方更有效。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香囊——散风驱寒

  “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的民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在端午时节,随身携带一个香囊,就好像是带着一个作用非凡的“空气净化器”。

端午养生之“饮食篇”

  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功效。因为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此时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为适时。

  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如小枣、绿豆等配料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你还记得家乡粽子的味道吗?跟小编一起来瞧瞧吧!↓↓↓

我记得,每逢端午前一天,母亲就会把芦苇叶、糯米、高粱米、大枣、赤豆、芸豆等洗净泡好;端午节一早,便开始包粽子,抓一撮混着赤豆芸豆的糯米或高粱米,放两颗枣,再盖一把米,然后……(此处是具体包法,省略千字,在老家之外,从外见过有地方这种包法)粽子包完后开始架锅烧柴,粽子一个个呈圆形码放在大铁锅里,上面压一盆水,用柴火足足煮一下午,和着柴火味,米香味儿满满释放出来,待粽子彻底凉下来后就可以吃了。在外这么多年,吃过各式各样的粽子,也吃过各种馅的粽子,但从未有家乡母亲包的粽子好吃。(不知道你和我的感觉一样吗?)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全国各地的粽子吧,带你重温家乡的味道。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嘉兴粽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四川粽四川的辣粽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汨罗派粽子湖南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山东粽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广东粽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是传统裹蒸粽做法,丰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满足。闽南粽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长安派粽子蜂蜜凉粽子始于唐代的“赐绯含香粽”,注释是“蜜淋”,意思是给粽子淋上蜂蜜。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在如今的西安,这种粽子吃法依旧颇为流行。苏州粽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台湾派粽子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烧肉粽最为流行,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有猪肉、干贝、芋头、蛤干、鸭蛋等,成了终年可见的传统小吃。海南派粽子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端午健康贴心提醒

  这些人吃粽子也要慎重

  1、糖尿病患者

  尽量少吃粽子,尤其是肉粽和甜粽,脂肪多,不易消化,若实在想吃,最好吃清水粽子,并控制好分量,一天以一个为宜。

  2、有胆囊炎或胰腺炎病史患者

  要尽量少吃粽子,而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如果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即便是脾胃功能强健者,也要少食多餐。

  3、痛风患者

  现在很多粽子品种繁多,如果发现粽子内包有鱿鱼、干贝、鲍鱼、等高价食材或粽子里有香菇时,千万要特别小心,以免痛风上身。

  4、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肉、红枣、海鲜等,很容易让粽子成了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如果过食用,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易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健康人群也要注意怎么吃得健康很关键

  1、吃粽子健康要定量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对于成年人来说,一餐食用50g,1~2个粽子左右就可以满足正常的能量需求了。

  2、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3、吃粽子时不能狼吞虎咽

  每年都有一些人因为吃粽子吃得太快或太多产生消化不良甚至噎死的事件,尤其是消化能力较差的人群。在吃粽子时,最好配汤或茶,细嚼慢咽来帮助吞咽和消化。

  4、一定放冰箱保存

  初夏气温较高,粽子容易变质。一般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粽子,最好在3天内吃完。

  5、粽子要热透再吃

  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非常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如果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就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千万别食用。

  6、吃粽子健康注意搭配

  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或者多搭配吃些动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葱、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

很多人都会想着吃几个粽子,小编就教大家一个小窍门,在家就能自己包粽子,包出的粽子绝对不比买的差。超简单、超实用!

温馨提示:图文仅供参考,此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文章整合于天下养生网、皇帝养生、环球健康)

?往期回顾

标题(点击可查看图文消息)期数太毒了,抓紧看!这个”九毒日“,百病泛滥记住10句话,就等于吃了10颗“长寿丸”,活上岁都不难!?芒种将至?,送你五大养生口诀,照着做,轻松度盛夏!前身厚如山,后背薄如纸!夏天你要警惕……百岁老将军养生绝招:自制饮料、自创养生操,对10多种病都有效!中国人体质水平持续下降,穷人越来越胖!世界无烟日|戒烟后身体各系统出现的变化自然疗法,可能是人类最后健康自救的秘诀!

●点击最上方蓝色字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wfh.com/jbpj/11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