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重症女婴的生命
——市妇幼儿外科联手NICU救治罕见病例侧记
通讯员梁必会记者姜琰
这是一张洒满阳光的照片:照片中的主角是一名即将出院的女婴,她漂亮的双眸被透过窗户的阳光映照点染,懵懂中显出俏皮和可爱。
这是一张弥足珍贵的合影:发自内心的笑容烙在女婴父母的脸上,这对年轻的父母深深体会到,这个可爱的小天使曾经让他们牵挂担忧……
救治,争分夺秒
时间回溯到6月29日上午10时许,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门诊繁忙如常。
一对神情焦虑的年轻父母怀抱襁褓中的女婴,在咨询台导医的带领下疾步走进门诊室,语气急促地向接诊的主治医师陈晨描述女婴的病情:“出生才六天呕吐四天,今天凌晨突然腹胀,从昨天早上到现在都没有大便,小便也少,肛门排气不确定……”
在年轻的父母对女婴的病情进行描述时,陈医院的检查资料,一边做着针对性的腹部体检和肛门指检,看着女婴膨胀如球的腹部和仅附着少许粘液的指套,凭丰富的诊断经验,他预感情况不容乐观!
陈晨立即嘱咐导医开通绿色通道,迅速进行腹部摄片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消化道穿孔。办理完住院手续后,该院儿外科主任朱鸿喜再次查问病史后分析:摄片提示胃泡消失,腹部横贯气液平面,考虑胃穿孔。
抢救,刻不容缓!在朱主任的调配下,各项工作快速有序地展开:陈晨主治医师迅速通知安排手术探查和积极沟通病情,明葛东主治医师负责基础治疗的处理,戴文文住院医师采集和完善基本资料。
一个多小时后,手术开始,打开女婴腹腔后见腹内大量气体及黄色液体,脏器表面覆盖黄色苔样物,小肠顺时针扭转了度,诊断肠旋转不良。立刻解除扭转,依次探查,寻找穿孔部位。由于肠管扩张,到处黄苔覆盖,给探查带来了很大困难。医生循序渐进,向右侧翻起胃体部,终于看见胃大弯自近贲门处起,约有8.0cm×1.0cm胃壁肌层缺损,只有薄薄的膜状,在下部可见一小孔,直径约0.5cm。
术中发现肌层缺损范围广,尤其近端位置较深,且穿孔位置靠近后壁。一道难题,摆在手术医生面前!
闯关,齐心协力
新生儿胃壁肌层缺损指胚胎发育障碍所致胃壁肌层缺损,临床上较少见,合并肠旋转不良更是罕见。它是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的最常见病因,死亡率极高。有资料显示,该疾病如在12小时内诊断,死亡率为50%左右;如拖延至12小时后诊断,死亡率超过75%!
由于这对年轻的父母无意中拖延了病情,医生们被迫与时间赛跑!
手术中,主刀医生凭借经验攻坚克难,经过高度紧张的两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考虑除去基础病因,还存在腹膜炎、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病情危重,患儿被直接转送NICU密切监护治疗。新生儿科蔡金兰主任医师迅速召集相关医护人员组成抢救团队,重点监护。
在蔡主任的带领下,全员全心投入、轮番上阵,帮助坚强的女婴连闯循环关、呼吸关、感染关和喂养关。术后3天,内环境循环逐渐稳定,各项指标渐趋平稳;术后5天,撤除呼吸机改为鼻导管吸氧,自主呼吸满意;术后9天,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术后11天,胃管引流液逐渐转淡减少;术后13天,开始适量糖水喂养,逐阶梯恢复饮食;术后16天,女婴第一次排便,性状满意;术后20天,奶量饮食基本恢复,体重明显增长……
在医护天使们每日尽心的守护下,病历里记录着一天天的惊喜变化,终于在该女婴满月的前一天,女婴得以拆线出院。
点赞,发自心底
“虽然一直祷告宝宝能平安归来,但没想到如愿成真。感谢医护人员们的艰辛付出,才让我的女儿在这里获得了重生!”年轻的父母对市妇幼保健院的付出,从心底里给予点赞。出院的那一天,他们抱着女婴,在医院留下了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全家福合影。
而这起病例,仅仅是市妇幼保健院屡创生命奇迹的一个缩影。该院儿外科作为全市唯一的儿外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外”,他们紧医院,及时更新理念,改变意识,提升业务技能。对“内”,他们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一直注重各科室联动,加强配合,提高诊疗水平和救治能力。
该院儿外科业务已经逐渐拓展至新生儿外科、小儿普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和小儿骨科。目前,小儿心胸外科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此外,作为盐城地区危重新生儿治疗中心,NICU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每年抢救各类危重患儿近千例。尤其是近年来,在与儿外科常态联动合作中,该科对于新生儿围手术期的处理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此次两个科室对这名女婴罕见危重病例的成功联合救治,不仅是又一次完美配合,更是盐城医疗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录。
回顾整个诊疗过程的衔接沟通,虽然过程艰辛,但通过辛勤努力获得家属的赞誉,就如那张全家福合影存照的和谐,一切的真情付出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