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细菌溃疡病的防治

杨树细菌溃疡病(以下简称溃疡病)是危害杨树干部的病害,在哈尔滨市为害十分严重,发生面积近1.3万公顷,范围是哈尔滨市市郊和十二县(市),危害杨树各林种林分,以人工林为重,被危害的林木形成黑色的肿瘤,树木生长衰弱,木材腐朽不成材,严重时可致树木全株死亡。连年遭受危害的树木易风折,威胁人畜安全。溃疡病发生的主导因子是杨树冰核活性细菌,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长期潜伏在寄主上。在春秋季节霜冻条件下造成杨树冻害,并引起肿茎型细菌溃疡病。溃疡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也是一种生态性病害。溃疡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相关,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树木生长的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以及树种抗病性、抗逆性的强弱等。

一、合理区划,搞好溃疡病的普查和监测工作

1.合理区划是搞好溃疡病治理的基础。根据溃疡病的发生、为害程度及分布特点,将溃疡病的治理区分为重灾区、轻灾区和预防区,从而保证采取有效措施,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进行防治。

2.病情监测和普查,在工程治理区设立固定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将预防区作为重点来抓,根据需要在未发生区和可能传入病害的林分增加监测点,设专人对杨树林分、苗圃和新植林进行监测。每年4-5月和9-10月进行普查,对可能有病情的地区进行全面踏查,发现溃疡病危害,立即制定除治措施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二、强化检疫

加强溃疡病治理区的杨树苗木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以上带、上山杨树苗木的产地检疫为重点,加大检疫检查力度,病防站的检疫人员、苗圃的兼职检疫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检查本地和外调的苗木,对遭受冻害和已有溃疡病症状的苗木要就地销毁,禁止造林。可利用专化抗血清检测技术,对出圃造林苗木进行检测:也可利用病害、冻害的症状,人工识别。

三、强化营林措施,标本兼治,建立具有自控能力的生态林

从营林措施入手,优化林分结构,控制溃疡病暴发。具体可以采用营造混交林、栽植抗性免疫树种等,建立和发展生态型林业,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因此,溃疡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从种苗造林抓起,把预防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

1.对于已无经营价值的病死株和重病株.要及时伐除,减少侵染来源,有计划地在重灾区更换抗病树种。

2.加强苗期管理。在苗木扦插时,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冻害和干旱,增加地温,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增强苗木的抗病能力,减轻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的侵染。

3.造林科学设计,适地适树。不要在低洼土壤板结的地方造林,营造多树种针阔和阔叶树不同树种之间混交林,避免营造大面积纯林,以此增加树木抗病害能力。目前,正在开展杨改樟子松、云杉、柳树等。

4.选育栽植抗病、抗逆性强的杨树品系。抗病强的树种有银中杨、美黑3号(美黑x欧洲黑杨)、黑小2号(欧洲黑杨x小叶杨)、大青杨等。

四、化学防治

1.育苗期间利用抗病诱导剂提高苗木抗病性。根据杨树冰核细菌是发病的主导因素,在杨树育苗插穗前,将插穗浸在链霉素(毫克/千克)树木抗病诱导剂中浸泡24小时。通过诱导剂处理插穗,使处理后的苗木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2.树木保护剂防治溃疡病。东北林业大学最新研制的一种抗树木冻害的树木保护剂,可在树干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冰核细菌的大量繁殖,从而使林木冻害发生减轻,减少了杨树肿茎溃疡病病菌的侵入,达到防治杨树肿茎溃疡病的目的。方法是在早春杨树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向苗木喷洒链霉素(毫克/千克)+树木防冻保护剂(倍),防止杨树苗木遭受冻害和增加抗病性。

早晨提早升温抑制灰霉病的滋生

温室内栽培的作物如果上部连续3个小时以上保持高湿,则极易滋生灰霉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早晨提早采取加热通风措施便可以大大降低温室作物灰霉病的发病率。根据英国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栽有仙客来的温室中,采取这项措施效果尤为显著。

在英国的不赖顿召开的"英国农作物保护委员会"病虫害学术研讨会上,英国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姆?欧内尔先生讲到,在仙客来生产末期的12周中间采取夜间加热通风措施,灰霉病的发病率可降低29-45%,同时仙客来成品率相应增加17%。这项措施可谓一举多得,收益大大超出投入。

这个研究小组还发现,定期掐掉和捡去残枝败叶可以加强植物上层的通风,从而减少真菌滋生的条件。这种由灰霉孢子导致的灰霉病常见于多种盆栽植物、花坛花草以及苗圃的砧木上。从商业层面上来看,尽管市场上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数量逐渐减少,但是,喷洒杀菌剂仍然是主要的防治措施之一。使用苯胺嘧啶杀菌剂尽管会带来诸如增加叶面湿度,进而造成叶子感染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它的引用仍然改进了灰霉病的防治前景。通过改良灌溉措施,降低叶面湿度已经证明可以降低灰霉病的发病率。这与灰霉孢子中分生孢子的生成结果有关。实验室的研究表明,相对湿度在95%或95%以上,温度在10-20℃之间,这种条件持续3个小时或3个小时以上,仙客来叶子上的灰霉孢子的分生孢子便会迅速萌芽。然而,如果将湿度降至80%,灰霉孢子的分生孢子尚未吸足3个小时的水分,便可遏制分生孢子的发芽速度。

因此,所做的实验主要证明了当植物上层的相对空气湿度在90%以上时,持续时间不能超过3个小时。直接与被感染的叶子接触也是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调研团带着这个问题,开始评估降低相对湿度,去掉残枝败叶,再加上适时地喷洒杀菌剂,以控制盆栽植物,尤其是石楠、仙客来和半日花上灰霉病的传播效果。

此类实验同时在研究和按商业惯例运作的温室中进行。作物先根据商业惯例运作生产,从幼苗期直到可以上市销售为止,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的严重程度在上市阶段加以评估。控制灰霉病方面所采用加热通风措施的有效性通过两次试验后进行评估。期间,不使用杀菌剂,残枝败叶也不清理。通过管道加热和加强通风的方法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这种措施安排在凌晨2点到4点之间进行,其中部分试验是针对作物间的湿度进行的,即当湿度超过了90%,时间持续在3个小时以上,采用HYCAL单芯片电路的湿度传感器进行的测试。

如果通过通风加热的措施仍不能降低室内的湿度(因室外的湿度较高),便可采用喷施杀菌剂和清理残枝败叶等辅助措施对仙客来等花卉植物进一步加以防治。有趣的是,在仙客来的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除采取通风加热措施,再辅以喷施杀菌剂,实施综合防治,室内灰霉病的控制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部分试验中,灰霉病的病情相当微。然而,到产品上市时,在1-5级的病情等级范围内,通过采取夜间加热的措施,可将发病等级1.6,降低到0.9。使用传感器驱动系统进行控制,也能达到降低湿度的目的,其结果一样。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wfh.com/jbpj/15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