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烂皮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杨树腐烂病害概述
1.杨树腐烂病的分布广泛的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2.杨树腐烂病的危害特点
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和毁灭性等特点。在树木还没有放叶前,该病害人们很容易忽视,其实这时可能已经大量发生,所以常常因为发现晚而耽误防治,造成大量树木死亡。
3.杨树腐烂病危害的寄主
危害十分广泛,寄主除杨属树种外,也能危害柳、榆、槭、樱、花楸、桑树、火炬树、木槿、接骨木等多种树种。
4.危害的主要症状
主要发生在树干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枝枯两种类型。
(1)干腐型:主要发生在干、大枝及树干分岔处。
(2)枝枯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然后迅速扩展,环绕一周后枝条死亡。
杨树烂皮病病斑如果绕树一周时,病斑以上的枝条死亡。如果环境条件对树木生长有力,病斑的周围组织则迅速长出愈合组织,阻止了病斑的继续发展。病斑在粗皮杨树上表现不明显。
发病症状:
病害发生在杨树、柳树等枝干皮部。病初,皮部出现不规则隆起,触之较软,剥皮则有淡淡酒精味。隆起斑块渐渐失水,随之干缩下陷,甚至产生龟裂。剥皮观看时,可见皮下形成层腐烂,木质部表面出现褐色区。病皮不断扩大,以春、秋两季扩大速度最快,纵向发展较横向快。在下陷的病皮上,出现密集的小黑丘疹状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座。遇雨或湿度过大时,由黑点顶端挤出乳白色浆状物,并逐渐变为桔黄色,即病菌的孢子角。孢子角边挤边干,形成细长的卷须。分生孢子器座有时呈同心环状排列。干后病皮极易剥离,可见皮层腐烂成乱麻样的纤维丝条。若病皮环干一周时,自此以上的枝干,便干枯形成枯枝。
小枝发病时无明显溃疡斑,在粗皮部分发病时也无明显的溃疡斑,也无卷须状孢子角,但有琥珀色的分生孢子块。
6.发生规律
(1)越冬:病原菌以子囊壳、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植物病部越冬。
(2)传播:孢子借气流传播,雨水和昆虫有一定传播作用,病菌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体内。
(3)温度:6-10℃有利于病菌侵染,10-15℃有利于病菌在寄主组织内扩展,﹥20℃时病菌发展缓慢或停止发展。
(4)湿度:一般要求不高,相对湿度在40%-60%就可以发生该病害。
(5)栽培:当年定植和6-8年生的幼树病重,迎风边行、立地条件差、管理不善,其它病虫害多等均发生中。
(6)其它:在北方地区自3月中旬开始发病,5月是病害盛发期,7月病势缓和,9月停止发展。
当出现干旱、水涝、日灼、盐害、冻害等恶劣条件,以及苗木移植或强度修剪后不易恢复树木生机时,病害便迅速发生,轻者影响树木生长,出现放叶晚、叶片变小、枯枝、枯干等病状,重者造成树木成片死亡。
栽植用苗木过大、移植时根系受伤,移植次数过多,假植太久的大苗或幼树,在移植后不易恢复生机,因而易病。在城乡绿化树木上,因整枝技术不佳、修剪过强、机械伤害多时,均有利于发病。在防护林和片林中,迎风面因常受风沙袭击,也易发病。由于密度过小或整枝过多,受光量过大发生日灼伤时,也易发病。
二、影响杨树腐烂病发生的条件及早期诊断
一般来说,杨树腐烂病的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与自身的侵染源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被病原菌侵染的树木,如果环境条件有力于病原菌,那么必然会发生该病害。
影响病害发生的条件
腐烂病的发生与以下条件有密切关系:
①品种的抗病性:白杨派树种抗病,黑杨派树种抗性中等,而青杨派树种则多易感病。青杨派与黑杨派树种的杂交品系绝大多数也是较易感病的。青杨、小青杨、群众杨、北京杨都是高度感病的杨树。目前大面积栽植的速生杨、等也是感病的。
②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干旱导致树皮含水量下降,降低抗病性。瘠薄的立地条件导致树木生长不旺盛,树势衰弱,使病害大量发生。
③移栽:未移植的苗木一般不发病或病害很轻。一经移植,水分失去平衡,树势衰弱,病害便易于发生。
④冻害与修剪:杨树受到低温冻害或修剪过度,都会导致树木的生长势下降,从而易于感染腐烂病。
⑤树龄:一般新移栽的树与6-8年生幼树发病重于大树。苗木中带菌率很高,一旦条件适宜,病害突然大发生。
通过我们近几年研究发现,春季发生病害的树木都是头一年夏、秋被侵染的树木,所以在当年晚秋或者第二年早春,早期诊断树木是否存在该病害是十分重要的。然后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预测是否能大发生烂皮病害,并依此来进行防治决策。
三、杨树腐烂病的防治措施
(1)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的良种。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
(2)培育健壮苗木:培养大苗、壮苗是预防腐烂病发生的关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距造林地较近,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做苗圃,严格按技术要求加强管理,每年要浇足封冻水,起苗、运苗要尽量少伤根、茎。出圃前,做好分级、检疫工作,同时用甲基硫菌灵或溃腐净进行全株消毒。避免机械损伤,减少害虫危害,特别是蛀干害虫,对冻伤和虫害要做到提前预防。
(3)采取合理的造林技术:造林要做到随起随栽,浇足底水,缩短返苗期,增强抗性。栽前用水浸泡,使苗木吸足水分,栽培时注意伤根太多或碰伤树干,栽后树干及时灌水,保证成活并在早春和秋后进行树木涂白可有效减轻腐烂病的发生。
(4)加强营林抚育管理:幼林郁闭前加强松土锄草,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在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及时进行灌溉,低洼盐碱地要排水排碱;修枝应掌握勤修、少修、弱修,伤口要平滑,并及时涂抹伤口愈合剂等防腐剂保护,修剪时对病枝和枯枝要及时清除。
(5)栽培管理腐烂病属于生理性缺水,冬季浇好防冻水,早春浇好返青水。
(6)做好涂白工作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