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奶阴影下的中国奶业内因外患引发乳业地震

倒奶阴影下的中国奶业内因外患引发乳业“地震”

2015年2月4日,立春。

春日将至,堕入低迷的全球乳业也稍稍迎来些许暖意。

1月20日,全球乳品第132次拍卖,同时也是2015年的第二次拍卖,所有产品价格指数上涨1,平均价格2758美元/吨。这是自2014年最后一次拍卖以来连续第三次迎来拍卖价格上升行情。但是,在国内,农业部监测的最新数据显示,生鲜乳平均价格仍在下跌,同比下落幅度已扩大至12.4。

国际奶价在量减的情况下稍稍回升,但仍“解救”不了国内的奶价。专家指出,内因外患之下,中国奶业情势依然不容乐观。

国际乳制品减量促价升

从去年年底至今,全国部份地区出现奶农倒奶的“奶剩”情况。而在国外,乳业一样堕入低迷状态。欧盟牛奶产量已远远超过市场需求,致使牛奶价格普遍下落。在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和法国,新年牛奶价格已降至30美分/升以下,生产成本没法收回。再加上欧盟成员国去年7月底宣布对俄进行经济制裁,随后8月初俄罗斯推出反制裁措施,决定1年内制止从美国和欧盟国家进口乳制品、果蔬、肉类等食品,这对很多乳制品出口国造成了重大打击。

荣幸的是,近三期的全球乳品拍卖让市场看到了些许希望——奶价开始止跌回升。据新西兰乳品发布的信息:2014年最后一个全球乳品交易拍卖,所有产品价格指数从此前一路负增长突然回升2.5。这1势头进入新年后得到延续,2015年第一次全球乳品交易拍卖,价格指数继续增长3.6。而2015年的第二次全球乳品拍卖,也就是最近一次拍卖,所有产品价格指数仍小幅上涨1。本次拍卖中全脂奶粉领涨,价格比上次拍卖上涨3.8,竞得均价2493美元/吨。

据了解,全球乳品交易平台(GlobalDairyTrade)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进行国际商用乳制品交易的拍卖平台,会聚了来自90多个国家的数百名合格买家和卖家。该平台由新西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兰恒天然公司所有,但根据有关规定独立运营。

国际上奶价止跌回升的重要缘由之一,是由于新西兰遭受严重干旱。1月20日,新西兰低级产业部部长内森·盖伊公然表示,严重干旱可能致使新西兰乳制品减产;新西兰政府已对农业灌溉进行多项限制,但地下水位延续下落,而且短期内没有明显降水预期,致使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这1信息发布后,全球乳制品拍卖市场上所有产品价格指数上涨了1。另外,本来预测本季度原奶收购价下跌为每公斤4.35纽币的澳新银行,根据拍卖情况将原奶收购价预测每公斤4.35纽币提高了0.2纽币。

事实上,这已是新西兰连续第三个夏季遭受干旱天气。2012~2013年,新西兰遭受70年不遇的干旱,主要乳制品产区的干旱致使2013年新西兰国内生产总值减少15亿纽币(约合11.6亿美元),也使得国际原奶涨幅一度超过20,同时奶粉的价格最高到达5313美元/吨,创历史新高。但其70年不遇的干旱也没能阻挡住2014年国际原奶价格的狂跌。有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新西兰的灌溉技术比较先进,干旱对实际生产影响较小。这将使得新西兰干旱对国际奶价的影响大打折扣,奶价低迷状态将延续到9月份左右。不过,如果产奶区延续干旱的话,情况或许有变。

新西兰数据分析公司AgriHQ则表示,此次拍卖中,恒天然所提供的全脂奶粉的数量比二周前的拍卖大幅减少,货源的减少可能有助于价格上升。但是,虽然新西兰牛奶产量高峰已过去,但市场上牛奶供应量处于高位,因此很难看到价格原料奶收购价格会迅速上升。全脂奶粉每吨2493美元的均价,也远远低于恒天然每吨3500美元的期望。

国内奶价跌势延续

在中国,由于市场仍然处于去库存状态,同时市场消费疲软,国内的奶价仍继续走低。据农业部对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监测的数据显示,2015年的第一个月,生鲜乳价格仍一路下跌:1月份第1周平均价格3.67元/千克,比前一周下落2.1,同比下落12.4;第2周平均价格3.58元/千克,比前一周下落2.5,同比下落15.2;第3周平均价格3.52元/千克,比前一周下落1.7,同比下落17.0;第4周平均价格3.48元/千克,比前一周下落1.1,同比下落18.1。

据悉,从今年4月1日起,欧盟沿用30年之久的限制牛奶产量的配额将取消。从去年开始,欧洲乳品厂就已开始提高了产能,销售目标剑指中国市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进口的脱水全脂奶粉约占全球贸易量的2/3,进口鲜奶则超过全球出货量的1/3。“面对大量新增牛奶的冲击,国内奶价情势或将不容乐观。”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广东省奶协顾问王丁棉表示,中国奶业面临着严峻和复杂的生存环境,乃至“已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考验”。

究其缘由,目前中国对新西兰奶粉进口在不断弱化,进口国家愈来愈趋“多元化”,因此单一进口来源地的减产并不能对全部国际市场造成太大的波动。“中国目前面临的乳业危机主要有两个缘由,1是由于毛病判断国际奶价走势并大量囤货;2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大力扶持奶农养牛致使供给快速膨胀和乳品结构同质化严重。”王丁棉解释,奶粉进口商由于2014年初对奶粉市场需求情势的误判,在4.2万元/吨~4.3万元/吨这一高价位下单进货,随后恒天然实施线上线下双价格运行和全球奶粉价格一路下跌,使这些进口商手中的奶粉难于卖出,无奈之下只好将囤积的奶粉一降再降进行兜售,在这期间乃至还出现了相当长时间段的倒扣价,致每吨亏损多达2万元。“今年全年的奶粉超低价已使过半的进口商巨额亏损。据闻,天津有一家进口商已亏损2亿多元。”

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压力

2014年6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等共出台了《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吞并重组工作方案》和婴幼儿奶粉进药店专售等十余项奶业新政。但是年内实行吞并的企业其实不多,唯一飞鹤并购关山乳业和吉林艾倍特乳业、蒙牛并购雅士利等三四宗,且当中有一半是在吞并政策出台前双方就已谈好。一些企业负责人泄漏的信息显示: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吞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被人吞并;大企业对市场份额少、资源小、经营能力一般、事迹平平的中小企业又看不上,不感兴趣。实际上,具有吞并实力的企业其实不多,两厢情愿的更少。

与此同时,“内外联姻”则如火如荼——中国奶业恍如成了“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外资掀起抢占中国奶业市场的热潮,亚盛、恒天然和一些境外投资机构,或在华开办大型牧场,或直接收购中国乳企股权。“粗略地统计,今年以来国内外资本进入中国乳业的总投资已达280亿元。由此看来,中国奶业的资本时期已到来。在未来的3~5年内,国内专业型的大型牧场将会愈来愈多,这正是逢迎了中国政府规模化发展的要求。以此同时,由于资源和市场将愈来愈高度集中在这些大企业手中,因此对原有的中小型奶牛场和中小乳品加工企业带来的发展与生存压力也将愈来愈大。”王丁棉表示:过于套用工业发展“做大做强”的理念来发展奶业,违背了农牧业及乳品生产的就地资源就地利用、就地养殖就地加工、就地消费和适合适度发展的这1发展规律。中国奶业资源较为分散,高度集中的使用本钱也高,即便企业做大了也很难做强;而全球这1行业的做法是“适度范围,做强做精做好”。

外资大举进入的同时,国内奶业巨头却不惜重金,极力要“走出去”,在国外寻求奶源,如圣元、伊利、光明等都各自在法国、新西兰建立牧场。这1现象恰恰昭示出中国奶业面临的另外一窘境:信任危机。而奶业巨头们“走出去”的举动,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对国产奶源也不放心?

无论如何,乳企对奶源的重视还是给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影响。在2014年12月3日在云南腾冲召开的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第七届年会上,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邓荣臻表示:“我国奶业转型升级面临多重压力,但也有亮点。生鲜奶质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量安全水平延续向好,生鲜奶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国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也屡次表示:“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产量大幅度提升。”“我国乳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普遍提升,转型升级步伐普遍加快,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普遍改良,环保意识普遍增强。”

因此,要想解决中国奶业的危机,首先需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如何调剂?请看下期报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wfh.com/jbpj/7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