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终极解决方案,彻底解决溃疡难题

柑橘溃疡病是严重危害柑橘的细菌性病害,成为国内外植物检疫的主要对象。近年随着柑橘产业的快速扩张,因苗木盲目引种、生产疏忽、管理不善和多品种的交互传染,柑橘溃疡病趋重发生,产区溃疡病呈上升蔓延趋势,给柑橘产业带来极大威胁。

  柑橘溃疡病也已成为继黄龙病之后的第二大病害,同时也是最花费时间和成本,最令柑橘种植户头疼的病害。柑橘溃疡病防治问题备受业界   很多果农由于缺乏防治管理经验,甚至不把柑桔溃疡病当回事,整园出现柑橘溃疡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被相邻果园病菌侵染的,更是殃及池鱼防不胜防。因此,想要防治柑桔溃疡病,首先必须重视起来才行!

柑桔溃疡病易发病时期: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5月中旬为春梢的发病高峰;6、7、8月为夏梢的发病高峰,9、10月份为秋梢的发病高峰,6-7月上旬为果实的发病高峰。

柑橘溃疡病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为25~30℃,高温高湿天气是流行的必要条件。暴风雨和台风给寄主造成大量伤口,及潜叶蛾的危害,都会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

一、溃疡病的危害

主要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特别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果实受害重者落果,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发生腐烂,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遭受经济效益受损。

1、叶片受害

开始在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圆斑,扩大后,同时在叶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成为近圆形、米黄色的病斑。

不久,病部中央破裂,隆起更显著,表面粗糙,木质化,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火山口状,病部多为圆形,常有轮纹或螺状纹,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环,在紧靠晕环处常有褐色的釉光边缘。

有时几个病斑互相连合,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裂开。

2、枝梢受害

病斑特征基本与叶片病斑相似,开始出现油渍状小圆点,暗绿色或蜡黄色,扩大后成灰褐色,木质化,比叶片上的病斑更加凸起。

病斑中间凹陷,如火山口状裂开,但无黄色晕环,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以夏梢尤为严重。

3、果实受害

在果实上的病斑也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较大。木质化程度比叶片病斑更甚,更为坚实,病斑中央火山口状的开裂也更为显著,有的柑橘品种在病、健部分,分界处有深褐色釉光边缘。

由于品种的不同,釉光边缘的宽窄有差异。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发生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

4、溃疡树终身带病

现有手段尚无法根除寄生在叶肉细胞间隙与栏栅组织之间的致病菌。

5、溃疡病“防易治难”

柑橘溃疡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高温多湿与感病的幼嫩组织相结合,病害发作除光温水风等条件外,致病原的活力和数量也是重要因子。

  病斑处的细菌有很强的传染性且不断急剧增殖,叶背“火山”影响喷雾覆盖质量,因此溃疡病发病后较难以扑灭,发病越严重就越难逆转。严重发病的果园甚至需要上年的时间才能拨乱反正。

  当前农药市场鱼龙混杂,不少橘农难辨真伪,且对溃疡病认识不足,选药不当,没有采取综合管理措施,致使病情扩散,延误最佳防治时期。溃疡病久治不愈,危害树体健康,影响产量和果品。

那么如何能够彻底防治根据溃疡病?

1、毫不松懈的预防

枝梢展叶到老熟前、幼果谢花后20天到有抗病力前都必须喷药保护,喷药间隔不宜超过12天。

2、打药细致周到

  很多溃疡病药物没有内吸传导性,喷雾覆盖不全面就会给致病原可乘之机。

3、严控害虫、合理施肥、适当修剪

  据研究致病原通过气孔侵染最低浓度为10^5cfu/ml,而通过伤口感染只需上述浓度的千分之一,因此对潜叶蛾等害虫的防控工作是万万放松不得的。

  溃疡病菌环境竞争力不强,环境腐生菌与其竞争1~2个月就可以灭了它,另据研究溃疡病菌对抗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力也不强,故而培肥种植园土壤、进行通风透光的修剪有助于溃疡病管理。

那么溃疡病防治药剂如何选择?

溃疡病是危害农作物病害中的疑难病害之一,作物一旦感染溃疡病,不是施点肥,打点药都能解决的,而且,药剂选择不对的话,防治效果不理想,反反复复很难彻底治愈,达不到解除病患的效果。

溃疡病的发生多数是没有提前预防,导致植株抵抗力弱造成。而传统治疗一般选择波尔多液,但是,大部分种植户,反应使用波尔多液叶面出现药斑、药害还很容易引起红蜘蛛大量爆发,所以现在很少人用!

难道都没有一款好的产品,专业治疗溃疡病吗?当然有!西安易植邦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推出的“细佬”对柑橘溃疡病有特效,不含铜离子,可以和其他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复配使用,无抗性,后期不诱发红蜘蛛。

溃疡病用药方案

春梢期:防治溃疡病在嫩叶开始转绿时喷第一次药,在谢花三分之二时喷第二次药,谢完花后幼果期喷第三次药,使用浓度为到倍。

2.在大部分夏梢、秋梢萌发,长度不超过2厘米(嫩叶已完全展开)时喷该次新梢的第一次药,以后每隔7到10天喷一次,也可以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直到嫩梢已完全老熟,使用浓度到倍。大风大雨过后3天内喷一次。

柑橘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植物检疫性病害,主要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产生溃疡病斑,降低果实产量和品质。

主要危害:受害叶片开始时在叶背出现淡黄色油渍状小斑点,继而发展成近圆形、淡褐色主褐色病斑,叶片病部正反面突起,周围多有黄绿色晕圈,以后病斑中心下陷破裂,呈溃疡状;枝条病斑不显晕环,呈深褐色釉边,果实病斑与叶片相似。危害严重时引起落叶、枯枝和落果;苗木和幼树受害严重时导致树体死亡。

发病规律:柑橘溃疡病主要病菌在病组织上越冬,靠风、雨、昆虫和枝叶交接从伤口、气孔和皮孔等处浸入而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高温多雨,刮大风,易于病害流行。该病从4月~11月均可侵染发病,以9月最盛,夏梢最易感病,秋梢次之,早秋梢晚春梢再次之,春梢和冬梢不易感病。

溃疡病危害叶片后期症状

枝梢受害,病斑特征基本与叶片病斑相似,开始出现油渍状小圆点,暗绿色或蜡黄色,扩大后成灰褐色,木质化,比叶片上的病斑更加凸起。病斑中间凹陷,如火山口状裂开,但无黄色晕环,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以夏梢尤为严重。

溃疡病危害枝条症状

在果实上的病斑也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较大,一般直径为4~5mm,最大的可达12mm。木质化程度比叶片病斑更甚,更为坚实,病斑中央火山口状的开裂也更为显著,有的柑橘品种在病、健部分分界处有深褐色釉光边缘。由于品种的不同,釉光边缘的宽窄有差异。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发生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柑橘苗木、接穗、砧木、种子和果实的调运要按规定严格实施检疫,防止溃疡病的传播蔓延。保护区发现病树、病苗立即烧毁。

(2)培育无病苗木。苗圃应选择在周围米以上无柑橘类植物的无病地区建立,并建立无病优质母本园,就地供应无病接穗。

(3)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可采用营造防风林,以减小果园风速(尤其在有台风的地区能显著减少病害发生);及时防治潜叶蛾等害虫,减少虫伤。

(4)高脂膜(乳剂)或绿色无公害中药制剂防治:重点在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按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有效预防溃疡病、树脂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病害,同时增强植株免疫力,提高株体抗病能力。

(5)化学制剂药物防治:波尔多液硫酸铜0.5~0.8千克,石灰1~1.6千克,水千克、铜皂液硫酸铜0.25千克,松脂合剂1千克,水千克、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倍液、3%金核霉素水剂倍液、77%可杀得型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倍液、20%龙克菌杀菌铜胶悬剂倍液、12%绿菌灵乳油倍液。

(6)冬季清园。剪除发病枝叶和果实,并集中烧毁。

细佬柑橘溃疡病特效,三天木栓化,七天穿孔

产品特点:

主要成分:枯草芽孢杆菌

效果:用于治疗柑橘溃疡病,三天木栓化,七天穿孔,不诱发红蜘蛛,可复配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等,内吸性及保护性非常好,长期使用无抗性药效持久长达10-15天。

适用病害:溃疡病、霉心病、角斑病、黄化病、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白腐病,白绢病,果腐病,软腐病,腐烂病。

用法用量:稀释-倍液,病情严重时可连续使用2-3次,每次用药间隔7-10天。

可以和其它杀菌剂混用,除铜制剂、硫酸链霉素、强酸、强碱和菌类制剂外。

柑橘溃疡病发生后用药前

用药三天后效果

如果您对产品感兴趣,可长按识别下方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wfh.com/jtbx/6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