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预防
尽管“糖皮质激素”存在“有益的作用”,但它们仍和大量的“众所周知的副作用”相关联。
这些“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可以通过使用“可能的最小的剂量”来降低。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
①“失眠”
②“原发性震颤”
③“呃逆”
应当提前告知患者可能会发生这些副作用。
“脑瘤患者”尤其要考虑3种并发症:
①“胃肠道并发症”
②“类固醇肌病”
③“机会性感染”,例如“肺孢子虫肺炎”
此外,回顾性研究表明,使用“类固醇”可能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总生存期降低”有关,而与“潜在的混淆因素”(例如,肿瘤大小和体力状态)没有关联。
胃炎的预防
我们通常将“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限制在“围手术期”以及“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例如每天8mg地塞米松)的患者。
对于其他患者,除非他们存在发展为“消化性溃疡”的高风险(例如,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病史,同时进行“抗凝”,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否则可能不需要采取“预防性治疗”。当需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使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这两种似乎可以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风险。
已经上市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有: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罗非昔布。
“糖皮质激素”会增加“胃肠道并发症”(例如,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病)的风险,尤其是与其他药物(如NSAIDs)联合使用时。同时进行的“抗凝治疗”以及具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既往史”是其他可能增加“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胃肠道出血”的可能。
“预防治疗”的有效性尚不得而知,尤其是“脑胶质瘤”和“淋巴瘤患者”的“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因为这些患者经常需要“长期的、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在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的患者中,“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奥美拉唑)可以同时预防“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但是,尚无研究来评估这些药物在“地塞米松”治疗的“脑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另外,标准剂量的“H2受体阻滞剂”不能有效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胃溃疡”。
肠穿孔
“胃肠道穿孔”是“糖皮质激素”的一种严重且未被广泛认识的并发症。
这通常很难诊断,因为“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可以被“糖皮质激素”掩盖。
预防“严重便秘”可降低“肠穿孔”的风险。
高度怀疑是重要的,因为早期诊断可以改善这种严重并发症的预后。同时,接受“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肠穿孔”的风险最高。
类固醇肌病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肌病对“脑瘤患者的致残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估计发病率为2%~20%。
大多数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第9周和第12周之间出现“肢体的近端无力”,尽管“个体易感性”有明显不同。
一些患者在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数周后即变得虚弱,而另一些患者尽管服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数月或数年,但从未出现“肌病”。
发病通常是“亚急性”的,在几个星期的时间后变得明显。症状通常包括“从坐着到站起来困难”、“上或下楼梯困难”以及“步态不稳”。“肌肉疼痛”不是特征,“肌腱反射”存在。
治疗“类固醇肌病”是困难的。理想情况下,应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如果不可行,应使用“尽可能低的剂量”。
停止“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肌力恢复需要2~3个月时间的预期,但如果继续治疗,即使在减少剂量的情况下,恢复也可能缓慢得多。
“物理疗法”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肌肉无力。
另一种治疗方法是更换“糖皮质激素制剂”。“类固醇肌病”特别与“含氟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的使用有关。尽管支持这种关联的证据并不充分,但有报道称,当用“等量的非氟制剂”(如强的松)来做替代治疗时,在使用“含氟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出现的虚弱可能会改善。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
摄入“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时可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并导致“肾上腺萎缩”和“皮质醇分泌能力的丧失”。虽然达到抑制所需的时间因为剂量和患者的不同而不同,但任何患者在接受“每日20毫克以上泼尼松”或“相当于地塞米松(约3毫克每天)3周或以上”时,或任何开始出现“临床库欣综合征”的患者,都可以认定为HPA轴已经受抑制。此类患者突然停止或迅速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肾上腺功能不全”的症状。
对于大多数脑瘤患者来说,足够缓慢地逐渐减量“治疗脑水肿”所需的类固醇,从而当减量完成时就可以防止“肾上腺功能不全”。
然而,临床医生应保持对“长期接触类固醇”的患者有无“肾上腺功能不全”保持高度怀疑。当心存疑虑时,“肾上腺皮质的反应性”可在“糖皮质激素减量”到低于“生理替代水平”(地塞米松每日约0.5~1毫克)之前,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来进行评估。
本文是晦涩的,其实,读完之后只要记住6点就行,即3个副作用,3个并发症:“副作用”包括:①“失眠”②“原发性震颤”③“呃逆”;3种并发症:①“胃肠道并发症”②“类固醇肌病”③“机会性感染”,例如“肺孢子虫肺炎”。
魏社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