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和发展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发病程度越来越严重,为害范围越来越广泛。溃疡病发生来势凶猛,为害猖獗,曾造成省外局部地区上千亩果园毁灭,也造成我县部分种植户毁园,给我县猕猴桃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我国将猕猴桃溃疡病列入中国森林植株检疫对象。近几年,通过对苍溪县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及生产防治实践,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病原及为害症状

猕猴桃溃疡病属细菌性病害,病原是丁香假单胞杆菌,是一种好氧、腐生性强、弱寄生菌,主要从植物体表各种伤口侵入,如冻伤、雹伤及风雪伤等,主要从新伤口侵入,其次为旧病斑。是一种耐低温的细菌。

主要为害主干、枝蔓、芽,其次为叶片、嫩梢、花蕾和花等部位,果实不容易感病。

主要症状是,春季萌芽前后(伤流期)出现菌脓,也有少量在休眠期出现菌脓;菌脓多在枝干分杈处及树干表皮有破裂组织部位,或从落叶痕、芽眼、皮孔、伤口、剪口溢出,分泌物与树液顺着树干枝蔓流下,使其枝干腐烂,出现黑色不规则的1-3mm圆形病斑。被害新梢基部3-5cm处呈现黑色使其枯萎。被害花蕾萎缩,萼片变褐随之干枯或脱落。新梢症状为:整个结果母枝新梢髓部变黑,逐渐萎蔫,主干裂皮现象严重。

2发生规律

传播、越冬及侵染

猕猴桃溃疡病病菌远距离主要靠种苗、穗芽以及花粉传播,近距离主要靠雨水溅飞和昆虫、农事操作传播,其次为气流传播。病菌主要在感病的主干枝蔓上越冬,或者附在病枝、病叶等残体上以及地面上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侵染后一般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3-5天即开始产生菌脓,经过不断重复侵染,扩展蔓延。

发生时期

病害发生始期12月下旬-1月下旬,发病高峰期3月下旬-4月中旬,病害缓慢期4月中旬-4月下旬,随着温度的升高,伤流期后病情逐渐缓慢,进行潜伏为害,其发病程度较轻,症状表现甚少。

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冻害、品种、环境条件、矿质元素、树体伤口

防治技术-----采取以“品种选用为基础,肥水管理为中心,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品种

在年平均气温15.2℃以上(苍溪县海拔m以下)发展中华猕猴桃系品种——红阳为宜;年平均气温15.2℃以下(苍溪县海拔m以上)发展美味猕猴桃系品种——海沃特为宜。

2严格加强检疫制度

严禁从病害发生区域调运和引入苗木、穗芽、花粉到无病区利用。同时,为避免农事操作带病传染,凡接触到病株工具和手都要用农用链霉素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一是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除改土时施足基肥外,在采果后亩施农家肥kg,加施钙镁磷肥-kg,或生物肥、多元复合肥-0kg,生长季节每亩追施氯化钾或硫酸钾15-20kg,在展叶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果实膨大期喷施0.2%-0.3%硫酸钾,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避免偏施氮肥。二是调控土壤pH值,使土壤达到微酸性,pH值调控在5.5-6.0。

4及时清除病株

春季溃疡病盛发期进行定时寻查,一旦发现感病较严重的病株及时清除烧毁,控制病菌扩散。对个别初发微小病斑的植株及时刮除,涂上农用链霉素浆或粉剂。

5落叶后及时修剪

落叶后及时修剪,促使剪口早期愈合,减少病菌浸染途径,降低发病率。同时不能过度修剪,减少伤口形成,并对伤口用波尔多液浆涂抹。

6地面清园消毒

冬季修剪后及时清除地面各类残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消灭其越冬场所。

7加强防冻预防

在建园选址除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外,还要考虑背风或营造防风林。休眠期树干用硫酸铜、石灰、水、食盐1﹕2﹕10﹕0.1的波尔多浆刷白,或树干捆草包膜,或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树干。根颈部覆盖20-30cm厚的草,或根颈堆土20-30cm,对根颈和树干进行防护。

8药剂防治

采果后(9月上旬)在感病区域间隔7-10天喷雾72%农用链霉素倍或75%绿亨6号0倍,连续喷施3-4次,交替使用。在无病区域普遍喷施一次农用链霉素进行预防。冬季清园后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芽萌动期喷2-3波美度石硫合剂。立春后,在感病区域隔7-10天喷72%农用链霉素倍或75%绿亨6号0倍,连续喷施3-4次。









































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wfh.com/yfzl/15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