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树丨防病治病勿忘营养

前言

柑橘病害的防治,多数果农习惯采取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却忽视了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其中包括了以植株健壮出发,合理的施肥,平衡树体营养,提高植株抗病力及免疫力,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持生态平衡。

柑橘植株病菌致病的内外因

一是品种问题。各品种对各种菌源的抗病力不同,如沃柑、茂谷柑、橙类、柚类等品种,对溃疡病的抗病能力差、易致病;砂糖橘等桔类对溃疡病抗病力强、不易感病。

贡柑对褐斑病抗病能力差;茂谷柑对日灼生理性病害抵抗能力差;柚类对黄龙病抵抗能力较强等等。

贡柑易感溃疡病——

橙类易感溃疡病——

二是菌源问题。真菌类病原具有远距离传播的特征,在统防统治不力的情况下,难以隔断初侵染源;细菌类菌源具有近距离传播能力强的特征,一旦进入园区(如种苗带菌),其逆境生存能力较强,在常绿作物、温带、亚热带极易生存。

溃疡病通过雨水近距离传播到嫩叶——

三是发病条件。柑橘种植区具有冬春温暖有利于病原菌越冬,夏秋高温、高湿、寡照以及台风致害等,有利于病原菌繁殖与侵染的条件。

进入雨季各种病害陆续显症时,往往处于高温、高湿、多雨季节,有的已初见显症状危害已经形成;有的果园已积累大量的菌源基数,难以根除病原;有的夏梢已经萌发,而新生枝叶是极佳的病原寄主,极易形成再侵染;有的地方进入台风危害阶段,连续暴雨,既难以打药杀菌,植株又容易受害致伤,为病菌再侵染提供了条件。

雨天来不及打药而发病——

四是植株健壮程度。弱势植株则易感病难治,如树脂病(流胶病、沙皮病和黑点病)、疮痂病等多因储备养分不足,春季抽芽、展叶、开花、幼果膨大时养分供应不足,出现细胞不健壮、蜡质层薄,叶片气孔大,易侵染难免疫。

若春季储备养分充足、花芽饱满的,不易被病原菌侵染,即使被侵染其新生组织处于健壮态免疫能力高,易解除病害。

影响植株健壮程度的原因很多,如气候环境、土壤条件、植株自身组织、施肥施药修剪人为管理等。

植株健壮,不易感病——

五是施药时间不对。展叶、开花、幼果膨大是作物生长的敏感时期,这个时期用药得当,作物健壮,杀菌、免疫双管齐下,能够很好保护枝叶及果实,且解除初侵染病原可能致病的隐患。

但很多果农朋友都是见虫打虫、见病治病的习惯,用药时期不对或药剂选择不对,这就为病原菌的接触寄主、潜藏发育、侵染繁殖提供了条件。

沙皮病预防为主——

病害综合防治原理

柑橘病害具有春季初侵染,夏秋季高发致害;弱树、弱园多病(真菌、细菌、生理性)并发,每个新的花芽、叶芽及幼果生长阶段都容易形成再侵染的特征。其防治要点从解决树势问题和及时杀菌两个角度入手,防病壮树相结合。

1、早防重治:

病害防治要抓住关键时机,实行早防、统防的原则,幼嫩组织期早用药,及时保护作物;雨季来临前,提前用药,避免阴雨天病原快速繁殖传播,雨后或台风过后,要及时用药,杀灭病菌,修复、保护伤口,避免病从伤入(特别是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或病害加重趋势明显时,尽量大可能(多途径、高剂量、缩短间隔期)杀灭菌源,遏制病害。

2、统防统治:

柑橘类作物在树势较弱的情况下,有多病齐发(真菌、细菌及生理性病害混发)的特征。既要做到大流域的统防统治,又要做到重点园区多种病害的统防统治(注重与生理性病害统防统治)。

所谓大流域的统防统治,做到包括统一防治虫害(潜叶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危害伤口易感染溃疡病,红蜘蛛危害易感染脂点黄斑病、沙皮病等)、统一清除菌源(枯枝、烂叶、烂果),同步杀菌用药;

所谓重点园区多种病害的统防统治,如秋梢期及后期防治炭疽病兼防治疫霉病,防治溃疡病兼治真菌病害,利用真菌药剂的细致性、成膜性、耐雨水冲刷性强的特点,增效细菌药剂;

另外菌源病害与生理性病害统一防治,因为生理性病害既容易被侵染,又使树体失去免疫能力,如日灼、沤根、缺素、倒春寒、台风对树体造成的伤害等。

3、营养复壮:

柑橘多种病害是因弱易感病难治,与柑橘生长势弱,生长初期储备养分少,放叶、坐果慢且弱,易被致害有较大的关系。

在柑橘树生长的关键时机提供必须的养分,在杀菌的基础上,使植株健壮(特别是新生组织)增强免疫力,逐步建立柑橘树生长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强其抗逆、抗病能力。

势弱的植株易感染脂点黄斑病——

势弱的植株易感染沙皮病——

如补充钾、钙、镁、硼、锌等矿质元素及多糖、醇类、氨基酸、多肽、海藻酸、多硫化合物等高能量物质及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直接分配到各生长点,参与作物生理循环,有利于展叶、开花、坐果、抽梢,有利于提高叶片厚度(蜡质层厚)、叶绿素多、光合作用强、木栓化早、细胞密实、防日灼等,提高免疫。

①多氮少钾植株,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枝叶木栓化慢,老熟慢,细胞密实度差,易感染病菌;缺钾易导致大孢链格孢的发病率。缺磷植株,老叶衰老快,较易感染病菌而脱落,浪费植株储藏养分,且根腐病发生几率增加。

缺钙钾易感染炭疽病——

缺磷老叶脱落——

②缺硼缺钙造成薄壁细胞组织异常,细胞壁不密实,易受菌源侵染,易诱导生理性病害(脐黄、日灼、裂果、浮皮、粗皮、果肉坏死、果实畸形等),后期油斑病等。

缺钙易生理性浮皮——

缺钾钙,果皮薄,易生理性日灼——

缺钾钙,果皮薄,易生理性日灼裂果——

缺钾钙,果皮薄,易生理性裂果——

缺钙钾,果皮薄,易受高温药害——

③缺镁缺铁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弱,叶绿体的数量与结构异常,影响叶片厚度及密实度;缺镁缺铜影响木质素合成,木质部结构弥散退化等组织异常,病菌易入侵。铁可大大增强柠檬对真菌病的抗性。

缺镁,叶片老化易引起沙皮病等——

缺铜引起流胶病——

④锰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会破坏病原菌的生理功能,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病程度。氯元素具有参与光合作用、调节气孔运动和养分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通过增强植株的生长势而间接提高其抗病力。钼对增强植物抗病力有良好效应,缺钼,影响硝酸还原酶分解硝酸盐,造成黄斑病。

缺钼引起黄斑病——

⑤缺乏有机养分,土壤微环境恶化,植株根系活力差,枝果叶滞长、发黄等现象。

缺乏有机养分,枝果叶发黄——

⑥营养与溃疡病防治。影响柑橘溃疡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月温度和雨量,潜叶蛾的危害程度是中等相关性,另外,还与植株本身的一些物质代谢有关,如叶绿素、多酚氧化酶、IAA氧化酶、相对电导率、P、Ca、Mg等。

当柑橘植株处于生长扩展阶段的后半期时,溃疡病病菌可以容易地感染柑橘的绿色组织,一旦叶片、果实、枝条达到成熟尺寸和生理上革质化变硬,气孔不再形成,原有气孔多数处于老熟型,中隙极小或闭合,病菌侵入困难,就表现为抗病性,但要预防伤口感染。

因此,防治柑橘溃疡病,结合营养的使用,目的加快枝叶老熟,木栓化早,对提高抗病力有很大的增效作用。

溃疡病通过雨水近距离传播到嫩叶——

嫩叶老熟慢,易感溃疡病——

由此可见

柑橘病害的防治,除了用药及时统防统治外,补施营养元素,提高植株抗逆性及抗病能力,修复轻微的菌源侵染,同时可增加化学药剂的预防治疗效果。

小小心意,是作者无穷的动力!

赞赏

人赞赏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比较好
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wfh.com/yfzl/1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