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柑溃疡病是一种影响全球柑桔产业发展的重大顽固病害。沃柑感染溃疡病后,在叶、枝、果上形成火山口状的病斑,后期落叶、落果,严重影响沃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高。由于该病传染性很强,一旦暴发,将会给发病区带来极大的损失。
溃疡病是全球性病害,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特别近几年杂交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溃疡病危害也在不断上升趋势。下面我们说说沃柑溃疡病的防与治。
病原菌及危害特点:
侵染源是薄璧门单黄单胞柑橘病变种,是细菌性病害,病菌危害最大特点是繁殖发育能力强,侵染周期短、反复侵染。病菌主要潜伏于病组织越冬,尤其秋梢上的病斑是病菌的重要场所,次年条件适宜便在幼嫩组织上侵染危害。
病原菌经过越冬后次年4-5月份温湿适宜条件下,病部溢出菌体借风雨、昆虫、人畜和枝叶接触传播到嫩叶、幼果上。病菌就可以从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在皮层组织间迅速繁殖,溶解中胶层,充满细胞间隙,刺激细胞增生,使组织肿胀,最后形成溃疡(若感染后又遇上干旱天气则潜伏危害,组织细胞不一定形成溃疡,表现黄斑、组织肿胀或形成小点溃疡)。
发生条件和规律:
沃柑溃疡病有两个发病高峰。夏季节重在叶片上能存活40-90天,在土壤能存活60天;秋冬季节中在叶片上能存活-天,在土壤接种能存活-天,潜伏能力很强,是个顽固性病害,是仅次于黄龙病的毁灭性病害。该病还是属于高温高发的病害,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和治病的最适宜温度是25-30度,在沃柑树生长期温度是满足发病的要求,因此水湿条件则成为决定因素。将于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传播,春季抽生新梢遇上降雨早而且多时,发病就早且重。
雨量的多少以及栽培条件与病斑的大小有关。春梢起气温低、雨量少,病斑较小,发病轻;夏秋梢期高温多雨,若高氮少钾,生长旺盛、徒长枝多,则病斑较大,发病重(徒长枝叶片大、弱,气孔、水孔也大)。相反,干旱季节,品种叶片、幼果气孔、水孔、皮孔及细胞组织间隙细致,病害不发生或少发生。
防治关键时期及措施:
(1)加强检疫,防止病苗、病果传入。引入沃柑苗木、枝条、种子要经过消毒。
(2)摘除病叶,剪除病枝、病果进行销毁,冬季清园消毒。配方:石硫合剂加代森胺,松碱合剂加机油乳剂,松脂酸钠加绿颖
(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施抗病元素钾、钙、硅,不偏施氮肥,沃柑结果树避免夏季施肥,要抹芽控梢,统一放梢,统一用药。
保梢:春梢、夏梢、秋梢,每梢两次药,在抽梢期和老熟期各喷一次。在气温15°C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即可收侵染,加上20天的潜伏期为始发期便开始用药;春梢、夏梢、秋梢在气温20-30°C以上,相对湿度80%,旬雨量20-MM时与新梢和幼果的易侵染期相吻合,发生严重,结果树以保护春、秋梢为主,抹除控制夏梢。内吸治疗和触杀保护结合。
保果:
沃柑结果树谢花后10天、40天、60天各喷一次药以保护幼果。溃疡病应注意结合防治潜夜蛾,大风大雨过后及时补喷药
生长期用药配方:绿亨6号-0倍+兰迪多邦-倍、72%链霉素倍+活康壮0-0倍、30%壬菌铜-1倍、可杀得0的-0倍、1%的酒精+倍的农用链霉素、绿亨铜师傅TM-倍、15%络氨铜-倍液喷雾。专制腐植酸铜是沃柑溃疡病的特效药剂。
如果溃疡病发展到无法控制的时候喷施腐植酸铜和专用叶面肥及专用地面肥,一年三-五次药两年断绝溃疡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