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园地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探索

提起溃疡病防治,大家不约而同主张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但对与其关系密切的因素却缺乏深入剖析,无法准确指导实践。现就笔者自己的试验观察,做一些分析,期望能对生产实践有所裨益。

一、栽培技术与溃疡病

1.1品种: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毋庸置疑。目前比较抗病的品种有哑特、海沃德、金魁、徐香、秦美等。但从消费者喜好及口味多样性来说,许多不抗病品种却很甜,价位高。是个矛盾的情况。

1.2产量:除品种抗病性因素外,第二位重要因素就是产量。目前生产上过分追求高产,损坏了植株自身抵抗力,导致其后溃疡病发病严重。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冬剪后留的枝全是结果母枝,不留更新枝,竭泽而渔。

1.3树势:国内在猕猴桃技术管理中,偏重采取一切手段,培养强旺树势。表现在:重剪、重施氮肥、直流强旺枝甚至徒长枝作为结果母枝。这是一种片面的做法,对防病有害无益。实践中观察,过旺树、旺枝发病率高。原因:这些措施加强了顶端优势,将无机养分及成熟叶制造的有机营养大部分用于顶端新梢生长,有机营养总积累量少,组织不充实,不利于根系、主干、主蔓等增粗及积累养分,严重损害抗病性。应提倡培养中庸树势:采取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适当多留枝芽、提高萌芽率、次饱满芽处剪、推行规范化树形,增强架面通风透光等措施,增加树体总贮藏养分量。这是提高抗病性的基础性工程。

1.4根系与溃疡病根系发育好坏,涉及地上部管理及有机养分在地上与地下的分配,与溃疡病有一定相关性。根系发达,根冠比相对高,抗溃疡病性强。这时观察地上部,却是中庸长势。

1.5修剪与溃疡病修剪中,过分强调少留枝芽,使养分供应过于集中,所发枝生长偏旺,使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形成许多“寄生区”,有机养分积累总量少,抗病性下降。强旺枝条、旺树抗病性差的原因就在这里。同时,修剪中在饱满芽处剪,只留结果母枝,不留更新枝。这都使养分过多用于结果、长旺枝,积累变少。饱满芽处剪,加强了顶端优势,使生长重心及结果部位外移,冬剪时,为克服结果部位外移而回缩,把梢部好枝剪去烧柴,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肥水与溃疡病

1.6施肥中,偏重氮肥施用,加剧营养生长。许多果园在秋季生长晚期及施基肥也纯施用氮肥或复合肥,不施有机肥,催生了新梢虚旺生长,削弱了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同样,损害了抗病性。

有机肥养分全面,浓度低,而肥效缓长,不致刺激过旺营养生长,有利于培养健壮充实树体,提高抗病性。有机肥中的碳营养有利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繁殖,从而起到改良土壤作用,同时缓解化肥对土壤的不利作用。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机肥施用多的园地,病轻。

二、溃疡病的清除病枝

清除病残枝蔓,可以及时去除感染源,保证其他健康植株不被重复感染。但是否“一处染病,祸及全枝”及全株,齐根去除病枝,值得商榫。有研究显示,病斑处以下15厘米仍有溃疡病病原。所以,在没有挽救可能的病斑下15~20厘米剪除,即可最大程度去除病菌。如果齐根去除病枝及植株,使树上留枝过少,势必旺长,反而削弱抗病性。在溃疡病发生比较严重情况下,尽量保留枝叶及一部分果实,平衡旺势及大小年产量差距,可能反而有利于溃疡病防治。

三、治疗

笔者试验,粗壮枝蔓发病(病班还未造成枝蔓环剥)时,用刀纵划病斑及其附近健全组织,用稀释5~6倍的“84”消毒液或过氧乙酸喷布划缝,至流出液变为白色或不再流水,可以有效制止病原扩散。次日或隔日,病斑处仍有红水流出时,继续喷雾划缝。控制住病斑扩散后,在原病斑处涂抹屠溃,可以去除病灶,发挥长期控制作用。相反,刮除方法,创伤面大,伤流使涂抹药剂不易存留,即使治好,木质外露,也不利于树势健壮。

(作者: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高级农艺师王西锐)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wfh.com/yfzl/6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