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主要的七大病因
1、饮食:食物对胃粘膜可产生物理的或化学性的损害。据文献报道,在日本有一种泡菜能引起严重的胃窦炎,可能是胃溃疡的一个致病因素。酒精在本病病因上有无作用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人认为酒癖者易患本病。此外,营养不良、暴饮、暴食都可诱发胃溃疡病。
2、吸烟:吸烟作为胃溃疡形成的一个条件和使已有的溃疡加重,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3、地理环境和气候季节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理环境差异,如在美、英等国,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而在日本则相反,胃溃疡的发生率比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高。气候季节的变化也与胃溃疡的发病明显相关,它好发于秋末春初。
4、情绪:持续强烈的精神紧张和忧虑、沮丧等情绪,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调节与休息,对胃溃疡的发病和病情加重有一定影响。
5、药物:一些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已被列为致溃疡的物质。其中阿斯匹林是最主要的致溃疡药物,许多解热镇痛药及治疗感冒的药物中均含有阿斯匹林,长期大量服用,可以引起胃溃疡。
6、遗传:在胃溃疡中,尤其是男性的亲属中,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有时可见到一些家族中的几代人都有消化性溃疡,分居两地的双生子同患本病的事例也偶有发现,揭示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7、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肺气肿、肝硬变、肾功能不全及小肠切除过多的患者易患溃疡病,这些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肺气肿的病人,可能是由于局部粘膜的抗酸能力降低而引起胃溃疡,胃泌素瘤无疑是由于分泌大量胃泌素刺激壁细胞,引起大量胃酸分泌而损伤胃粘膜,导致胃溃疡形成。
胃溃疡病穿孔几大症状
症状1:腹痛是溃疡病穿孔的最突出症状。穿孔发生时,患者突感上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可阵发性加剧。疼痛自上腹部开始,迅速蔓延右下腹及全腹,约有1/3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右肩。
症状2、约有半数患者溃疡穿孔后常反射性引起恶心和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及胃液,混有血性或咖啡样液体,如病情发展导致肠麻痹,则呕吐会更严重。
症状3、穿孔后的激烈刺激常可引起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胶冷、心悸、出汗、体温下降、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症状4、穿孔1-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膜渗出液增多,稀释了流入腹腔的胃内容物,以上各种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腹痛和腹肌紧张有所减轻,休克症状亦自行好转,但压痛仍很明显。此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穿孔10-12小时后,随着腹腔渗出液的吸收及继发细菌感染,若得不到及时诊治,病人感染严重,可进入腹膜炎晚期,出现寒战、高热,甚至发生中毒性肠麻痹、败血症、脓毒血症,最终因中毒性休克而死。
医院专家指出,出现胃溃疡一定要及早治疗,在胃溃疡早期,治疗可以不必要采用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胃溃疡,我院中医科在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方面,有着独到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但是如果胃溃疡很严重了,这时候保守治疗已经无法达到好的效果了,只能采用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