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与苗木交流平台》天天精彩
这段时间的极端天气导致了各地水灾频发,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估计是我们的农民朋友了,他们辛辛苦苦大半年的收成大多数都打了水漂。看了这些新闻报道和图片谁不揪心呢?
这里,我们总结了几种补救措施,及时处理的话也许可以帮他们挽回一部分损失。所以,请大家多多转发,把这些讯息传递到他们手上!
1、排除积水
水涝对树木的伤害程度与浸水的时间长短成正比例关系。排除农田里多余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地表径流以消除内涝,控制地下水位以防治渍害和土壤沼泽化、盐碱化,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保证高产稳产创造良好条件,这就是农田排水的根本任务。对林场、果园、苗圃、片林等处积水,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群众千方百计迅速排除,尽量减少苗木的浸泡时间。及时采取松土、晾根等措施,改善土壤通透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因长期积水导致树木大面积死亡现象的发生。
如果苗木长期处于水浸状态,土壤中含水量过高,缺少氧气,树木根系不能进行正常呼吸,必然导致根系腐烂而死亡。可以采用挖排水沟和机械排水等办法。排水时对受涝程度不太严重的苗木可人工排水,大面积受涝或受涝程度较重则用水泵等设备排水。
2、迅速扶正
植株经过水淹和风吹,根系受到损伤,容易倒伏,排水后必须及时扶正、培直,有助于受损苗木的恢复。对已经倒伏的幼树,立即组织群众进行扶正。对已经倒伏严重的大树,视情况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保其成活。有些大树过重无法扶正,可立即进行清理,待秋冬时再进行补植。及时清理植株表面的淤泥,以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另外还要进行适当遮阴,遮阴一是可以避免强光照射,防止地表升温过高,二是可以有效减少树体水分蒸发。
3、中耕松土
中耕的时间和次数因作物种类、苗情、杂草和土壤状况而异。一般旱地作物在苗期和封行前,水稻在分蘖期进行。一季作物约中耕3~4次。如作物生育期长、封行迟、田间杂草多、土壤粘重,可增加中耕次数,以保持地面疏松、无杂草为度。在作物生育期间,中耕深度应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即作物苗期宜浅,以免伤根;生育中期应加深,以促进根系发育;生育后期作物封行前则宜浅,以破板结为主。
4、增施速效肥
作物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恢复植株生长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以叶面喷肥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市面上常见的叶面肥。植株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根部施肥,增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增强植株抗逆能力。
5、防治病虫害
涝灾过后,苗床或盆土温度高、湿度大,再加上植株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林木极易感染溃疡病、腐烂病、黑斑病等病害,因此,积水排出之后要及时对树木普喷一遍杀菌剂。要及时进行调查和防治,控制蔓延。对于防治杨树溃疡病、腐烂皮病可选用倍的菌必清或灭腐灵,病害严重的地方可用50倍药液涂刷树干;防治杨树黑斑病可选用25%百菌清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倍液、或50%多菌灵0倍液全树喷雾,混配药液时可加入0.3%尿素及磷酸二氢钾同时进行叶面施肥。药剂防治的时间为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3次。还可以选择高效、低毒的对口农药防治;施药后遇下雨天气,还得再次补喷药,防治病害一般用药2~3次。
6、中耕松土施肥
在搞好病虫害防治的同时,要对林木地面进行一遍中耕,以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防止沤根。然后,追施一遍化肥以复壮树势,增强树木抗逆能力。肥料可选择尿素、复合肥等,每亩林地可根据树龄大小追施化肥5-15公斤。
绿化与苗木交流平台:面向专业人士,提供绿化工程及苗木咨询服务。打造绿化与苗木信息的置换中心。
任何建议、合作都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