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病害之一,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它为害柑桔叶片、枝梢与果实,造成落叶、枯梢,削弱树势,果实受害,重的引起落果,轻的带有病斑,这不仅降低经济价值,而且严重影响外销。
柑橘溃疡病的症状
叶片受害,开始在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扩大后,同时在也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成为近圆形,米黄色的病斑。不久,病部表皮破裂,隆起得更显著,表面粗糙,木质化,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中心凹陷,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环,在紧靠晕环处常有褐色的釉光边缘。病斑大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直径在3~5mm,有时几个病斑互相连合,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裂开。
溃疡病危害叶片初期症状
溃疡病危害叶片中期症状
溃疡病危害叶片后期症状
枝梢受害,病斑特征基本与叶片病斑相似,开始出现油渍状小圆点,暗绿色或蜡黄色,扩大后成灰褐色,木质化,比叶片上的病斑更加凸起。病斑中间凹陷,如火山口状裂开,但无黄色晕环,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以夏梢尤为严重。
溃疡病危害枝条症状
在果实上的病斑也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较大,一般直径为4~5mm,最大的可达12mm。木质化程度比叶片病斑更甚,更为坚实,病斑中央火山口状的开裂也更为显著,有的柑桔品种在病、健部分分界处有深褐色釉光边缘。由于品种的不同,釉光边缘的宽窄有差异。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发生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
溃疡病危害果实症状
柑橘溃疡病防治措施
新建果场防治方法
对无病区必须严格执行下列措施。所谓无病区是指还未有种柑桔的地区或果园,或者还未有发现有柑桔溃疡病的柑桔种植区。
实行严格检疫。禁止从病区输入柑桔苗木、接穗、砧木、种子、果实等。若必须从病区引进柑桔的繁殖材料,则应在隔离区试种。经1~2年,证实无溃疡病后方可在无病区种植。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加以扑灭。对外来的柑桔苗木和接穗等繁殖材料也要经过严格检疫和消毒。
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无病区内要种植柑桔,最可靠是建立无病苗圃。自行培育无病苗木。苗圃应设在无病区内或周围1km以上无柑桔类的植物。砧木种子应采自无病果实,接穗采自无病区或无病果园。砧木及接穗都要经过消毒才能进入无病苗圃。砧木种子消毒方法:先将种子装入纱布袋放铁丝笼内,放入50~52℃热水中预热5分钟,后转入55~56℃恒温热水中浸50分钟,晾干后播种。接穗消毒是把接穗在含单位/mL硫酸链霉素和1%乙醇的混合液中浸30分钟,取出静置20~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用清洁草纸包装保温贮藏或嫁接。育苗期间发现病株应及时烧毁,并喷药保护附近的健苗,出圃的苗木要经严格检疫,确证无病后,才允许出圃。
苗木处理。种植苗木是来自非无病苗圃的柑桔苗,种之前应对每株柑桔苗仔细检查,对有病斑的叶片及枝条一律剪除后,用上述处理接穗的方法进行处理,方可种植。
加强管理。通过合理施肥及水分管理,控制新梢的生长,使其抽梢统一整齐。在每次抽穗期,尤其是秋梢期应及时做好潜叶蛾的防治。若发现有病株应及时挖除、烧毁,并喷药保护周围的健苗,再用无病苗补种。
结果园防治方法
对已经发生柑桔溃疡病的现有柑桔园,应采取以清园为中心。结合适时的喷药防治的综合措施。经过2~3年的努力,必然会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清理果园。冬季做好清园工作,每年收果后,收集落叶、落果和枯枝,加以烧毁。早春结合修剪,除去病虫枝、病叶、徒长枝、弱枝等,以减少病害侵染来源。喷1~2次0.5°Be石硫合剂。平时也要注意做好清园工作。尤其在春、秋梢期的新梢抽出前,先把病枝、病叶尽量清除,病斑很多的大枝条也要剪除,集中烧毁。坚持做到先清园,才放新梢。
加强管理。柑桔抽夏梢时正值高温高湿的季节,溃疡病容易大发生。因此,要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控制夏梢生长。对幼龄树,要使其抽梢统一整齐,以利于喷药保护。对结果树要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培育春梢及秋梢。控制夏梢的抽梢,可通过人工或药物把夏梢去除。同时,在每次抽梢期应及时做好潜叶蛾的防治。
喷药保护。结果树以保护幼果为主,保梢为辅。保护新梢应在萌芽后20~30天(梢长1.5~3cm)时喷第1次药,叶片转绿期(萌芽后50~60天)喷第2次药。保护幼果在谢花后20天、35天和50天各喷药1次。台风雨前后应及时喷药,以保护幼果及嫩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