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昼夜温差增大,大量病虫害已进入为害末期,提醒各绿化单位加强末龄幼虫防治,减少越冬虫口密度,降低越冬代病虫危害基数。
1.树木溃疡病
溃疡病有水泡型溃疡和枝枯型溃疡两种。常见寄主植物有:杨树、柳树、海棠、石榴等。
(1)水泡型:在寄主树干和枝条皮层表面形成一个约1cm大小的圆形水泡,破皮后有褐色带腥臭味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圆形稍下陷的灰褐色枯斑。一般条件下,水泡型病斑只出现在幼树树干和光皮树种的枝干上。
(2)枝枯型:先在寄主植物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以后干缩成微陷的黑褐色圆斑。当病斑环绕枝干后小枝迅速干枯失水,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1、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树木生长势,提高抗病能力。2、刮病斑。切除病枝,刮去溃疡斑块,用45%施纳宁倍液或50%康复剂等涂抹病斑。3、涂刷涂白剂。树木落叶后,清理表面粗皮、翘皮,涂刷涂白剂,可起到干部防病和保护作用。
2.鸢尾叶枯病
病菌以菌丝体及其子实体在病株上及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侵染,8—9月为发病高峰期。一般多从鸢尾叶尖部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尖有灰褐色病斑或片状干枯,病斑坏死部易破裂并脱落成穿孔,斑外围有窄细的黄色晕圈,最后导致整个叶片呈焦枯状,并出现黑色粒状物。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将病叶剪除,减少侵染源,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交替喷施,每10天一次,连喷3次。
3.淡剑纹夜蛾(鳞翅目夜蛾科)
该虫以幼虫危害草坪,初龄幼虫食叶肉留表皮,3龄后潜伏于叶下,昼夜取食,以夜间为主,取食叶片和根茎部,将叶片食光或造成草坪大面积枯黄。害虫一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草丛近地表处过冬,第二年春暖时幼虫出蜇为害,10月底老熟幼虫渐进入越冬状态
防治方法:1、加强草坪养护,结合修剪、清除杂草,捕捉幼虫及蛹;2、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3、幼虫发生期可喷洒Bt乳剂倍液或灭幼脲3号25%悬浮剂-倍液;或全面积闷灌草地,效果明显。
4.大袋蛾(鳞翅目蓑蛾科)
一年发生1代,寄主有法桐、泡桐、紫叶李、月季等。我市近期已进入该虫孵化盛末期。初龄幼虫以寄主植物残屑做成小小护囊,负载背上隐藏取食寄主叶片。初龄食叶呈网状,食去叶肉后造成叶片变为半透明状,或造成叶上留下许多小孔,大龄时取食叶片呈孔洞或缺刻,严重时树叶被食光。
防治方法:近期可选用青虫菌6号悬浮剂0倍液、BT乳剂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5.网蝽(半翅目网蝽科)
秋季,危害樱花、贴梗海棠、木瓜、月季、碧桃、等植物梨冠网蝽等十分严重,该虫常以若虫群集于植物叶片背面刺吸危害植物叶片,造成大量叶片出现苍白色或黄白色斑点,害虫分泌黑锈色黏液及排泄物,使整个叶背变成黑锈色片状,造成叶片提早脱落,并诱发煤污病。
防治方法:发生期可喷洒1.2%苦烟碱乳油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