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胃肠疾病的高发季节,中医常说“欲无病,肠无渣;欲长寿,肠常清。”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它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胃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胃肠道不是简单的有肌肉和粘膜组成的管道,而是在复杂的神经系统支配下发挥功能的一个整体。
一方面肠道受丘脑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另一方面胃肠道本身尚有自动调节的神经系统,即肠肌间神经丛与粘膜下神经丛,且总数与脊髓神经元相仿。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存在于胃肠道内的肽类激素也存在于脑内,作为神经信息的遗传物质,故称为脑肠肽,这也提示神经系统与胃肠系统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因此,胃肠道有人体“第二大脑”之说。
情绪差也会惹肠胃“生气”胃肠道心身疾病其实一直普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未意识到。随着医学科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这一类情况也被划归为疾病。
医院又查不出明显的问题,但确实有危害。胃肠道身心疾病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症状-加重负面情绪-加重症状”的恶性循环。
腹痛不适久治不愈,会导致长期的焦虑、紧张情绪,对疾病的恐惧担心,如果再加上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如社会工作的竞争、家庭生活的矛盾等),久而久之,心里越来越焦虑、抑郁,甚至躯体表现不适等心理障碍油然而生。
不良情绪还会加重或放大一些本来比较轻微的器质性病变,比如单纯胃溃疡治好很容易。一般单纯的胃溃疡,容易治好,2周左右就可以恢复,但如果负面情绪一直存在,胃黏膜就仍然会缺血,糜烂和溃疡仍然会反复发生,腹痛这感受也会长期存在。
事实上,任何慢性疾病均可发展为焦虑、抑郁等身心疾病,而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影响人体,反过来加重疾病。
6个症状警示肠道疾病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之势,但是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对肠道疾病不予重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肠道疾病的隐蔽性,大多数肠道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发现患病时,往往已经病入膏肓。当我们出现以下症状时,就预示着肠道出现问题了。
1、食欲缺乏。可能是肠道的消化吸收或运动异常发生障碍所致。不过引起食欲减退的原因很多,除了胃肠道疾病外,也可因精神因素、药物反应或其他脏器疾病引起。
2、恶心呕吐。高位肠梗阻或肠运动功能异常时,常有此症状。
3、腹痛。肠道炎症、肠梗阻、肠穿孔、肠袢缺血等均可出现急性腹痛。肠道肿瘤或慢性炎症病变则常有持续性腹痛。
4、腹泻。急性腹泻多与肠道细菌感染、细菌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损失肠道粘膜有关。慢性腹泻多与各种原因引起的吸收功能障碍、肠道运动过速等疾病有关。小肠疾病所致的慢性腹泻常伴有吸收不良,结肠疾病引起的腹泻多见于慢性炎症或结肠运动过速。
5、便秘。肠道运动减弱,肠壁肌层张力降低,结肠、直肠因炎症或肿瘤致肠腔狭窄,可引起大便秘结。便秘也可由药物、生活规律的改变、饮食过少过精、食物中的纤维含量过少所引起。所以便秘不一定都是肠道有器质性疾病。
6、消化道出血。按照出血的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柏油样黑便。如果呕出的血色暗红或发黑,是因为血红蛋白所含的铁经过肠道细菌作用变成硫化铁所致。
急性肠胃炎成高发疾病急性胃肠炎是由于进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笑话的食物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
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急性肠胃炎的症状主要显露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烧等,沉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病人多显露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3-5次乃至数十日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烧、混身酸痛等。
大家有什么关于肠胃的问题都可以来骚扰小益哦,只需在在文章底部留言即可,小益看到会尽快回复大家哒~~~。by小益
往期精彩回顾NO.1
隔夜水有硝酸盐容易中毒致癌,不能喝?
NO.2
这些名人都是因为胃癌结束了舞台梦,千金难买健康胃!(内附自测题)
NO.3
饭后这6件事不要做,很多人都做错了!
NO.4
九张关于人性的手绘图,最后一张很有争议,不是很理解!
NO.5
一饿胃就疼的人真不是矫情,因为他们可能是患上这种胃病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