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原因
猫疱疹病毒-1(FHV-1)
这种病原在猫群中极为常见,80%以上的猫可能具有潜伏性感染,因此是所有年龄段的猫引起结膜炎最常见的原因。本病毒经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播,仔猫常常在生命早期由母猫感染。
FHV-1可感染结膜、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偶尔可感染角膜上皮,引起这些细胞坏死。感染后初始临床症状主要为单独的结膜炎,或与上呼吸道症状同时出现。
本病的临床型典型情况下持续10~14d,但在仔猫,更为严重的病例可导致结膜溃疡,结膜可粘连到自身或粘连到角膜上睑球粘连。复发的结膜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再次发作所引起,有些猫也可因应激而引起。
猫亲衣原体
为一种强制性细胞内微生物,可感染结膜上皮细胞,主要引起结膜炎。其感染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直接接触及污染物等传播。如果未对感染进行及时治疗,可发生慢性感染,也可发生无症状带菌状态。
虽然极为罕见,但猫亲衣原体从猫向人的传播也有发生,因此在处治感染猫后应及时洗手。
猫支原体
也是一种强制性细胞内微生物,可作为主要病原如FHV-1或猫亲衣原体的继发性侵入病原。
杯状病毒
与FHV-1相比,这种病毒引起的结膜炎较为轻微。杯状病毒感染呼吸道,也可引起口腔溃疡及多发性关节炎。
非传染性原因
嗜酸细胞性结膜炎及角膜炎
结膜的嗜酸细胞性炎症可与嗜酸细胞性角膜炎同时发生或作为主要疾病发生。
角膜腐片
这种情况在猫相对较为常见,特别是在波斯猫和喜马拉雅猫。角膜腐片通常是由于慢性刺激,如慢性角膜溃疡、FHV-1角膜炎或眼睑内翻及倒睫等引起。腐片为角膜变性的棕色到黑色的明显区域,可占到角膜的50%以上。
免疫介导性疾病
外部抗原如花粉等可引起I型过敏反应,这是最为常见的双侧型疾病,可伴随有上呼吸道疾病。食品过敏反应时,结膜炎可作为临床症状的一部分而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并发结膜炎,但结膜炎并非唯一的临床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引起单侧性或双侧性角膜炎。
异物刺激
化学物质喷洒或擦到猫的面部可对结膜及角膜形成刺激。昆虫叮咬眼睛周围可引起结膜炎,但很少引起角膜炎。
角膜结膜炎
干眼在猫不常见,但据报道可作为一种没有诱发因素的疾病而发生,在青年猫也可作为FHV-1感染的后遗症而发生。
被毛异常
双行睫、倒睫或睫毛异位等引起的慢性炎症在猫不太常见,但也有报道。
诊断
主要诊断
病史
诊断本病时重要的是要获得完整的病史资料,包括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复发。
FHV-1感染常常可复发。亲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多为持续数周的慢性感染,最后可能为自限性过程,通常不会复发。伴随出现的打喷嚏及上呼吸道症状可能表明病毒感染或全身性疾病。
临床症状
猫角膜炎和猫结膜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结膜红肿充血,泪溢,不愿睁眼,眼部分泌物增多。眼部分泌物从白色粘液到黄绿色粘液均有可能。有一些猫咪会出现抓挠眼部的行为,进一步的导致眼部不适,打喷嚏和鼻涕有时也会伴随着眼部病变同时发生,尤其在年幼的小猫上。反复发作的结膜炎和角膜炎也非常常见,这种情况多数是猫疱疹病毒引起。严重感染会导致角膜和结膜永久性瘢痕,有些会影响到泪液的排出途径,最终导致长期的泪溢。在幼龄猫咪中,角膜结膜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角膜和结膜的粘连,这样会影响正常眼睑的闭合和开张。我们见过最严重的这种病例甚至出现了角膜穿孔最终失明,这种情况在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最常见。
严重的角膜炎会导致角膜四周生长出新生血管。当严重的角膜感染发生时,例如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会导致角膜溃疡,持续性角膜溃疡会发生角膜穿孔。如果角膜长期慢性溃疡不愈合,角膜的颜色会变为棕色或者黑色,最终导致角膜腐骨的形成,也就是坏死性角膜炎。当出现角膜腐骨和角膜溃疡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
眼科检查
虽然在猫很困难,但必须要采用泪液测试以排除角膜结膜炎。可通过角膜的荧光素染色排除溃疡的存在,进行眼内压测定有助于排除并发的眼色素层炎或青光眼。可采用眼底检查协助进行全身疾病的诊断。
辅助诊断
细胞学检查
通过从结膜面上收集到的细胞来判断结膜和角膜的健康程度。同时,这项检查能够分辨是继发感染还是原发感染。对于怀疑病毒感染的病例,结膜表面蘸取物将会收集并送往可以做荧光抗体,病毒分离或者PCR的试验室进行检测。虽然这些检测的特异性非常高,但也不能%确定。有时需要二次取样送往试验室来再次确认阳性检测结果。
病原鉴定
细菌培养是当怀疑细菌感染时,可以通过培养来确诊。为了使用最为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我们会在细菌培养分离以后加做药敏试验,这样来确定最佳的抗生素的选择。
血液检测
血液检测能够大致判断体内全身的系统状况。如果病例怀疑免疫系统紊乱或者免疫功能异常所导致的角膜炎或者结膜炎时,我们需要通过血常规,生化,FeLV和FIV来检测判断。血常规的检测同样适合用于猫疱疹病毒的感染诊断。
治疗
主要疗法
最常见引起结膜炎的病因有I型猫疱疹病毒,衣原体或细菌感染。稍微少见一些的病因有过敏导致。根据病因来确定适合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和衣原体感染通常能够通过口服和局部作用的抗生素来达到治疗效果。而病毒感染则不会对抗生素治疗有多少反应。抗病毒的治疗需要非常密集的用抗病毒药物,有时需要间隔2~3小时就用药一次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频率通常与抗病毒药物相同,这时为了预防继发的细菌感染。与人类疱疹病毒的治疗相似,病毒感染与压力有关;因为这个原因,为患病动物营造一个舒适无压力的环境对于减少复发非常有帮助。
当角膜发生浅表性溃疡时,通过使用抗生素,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进行治疗。当角膜出现较深层的溃疡或者出现角膜腐骨时,则需要手术进行治疗。一个特殊的手术过程将会用于治疗深层角膜溃疡或者角膜腐骨,例如结膜瓣遮盖术和角膜浅层切除术。
Petest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朋友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