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角膜热点话题,您猜中了几个
编者按:

在“第一届北京大学角膜病暨第四届角膜内皮移植手术高峰论坛”最后一天,角膜病专家和青光眼专家共聚一堂,对当前角膜疾病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他们都讨论了些什么话题?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呢?现在小编就为您一一揭晓。

热点1:病毒性眼前节感染

晏晓明教授——诊断

眼前节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共同点表现为角膜水肿或IOP高,病因主要为HSV-1、CMV和VZV感染。

角膜内皮炎的特点表现为角膜水肿区或水肿边缘KP、无基质炎症的角膜水肿、轻度前房炎症、部分患者眼压升高;青睫综合征患者KP位于角膜下方1/3处或隐伏在房角,部分患者房水CMV阳性(部分青睫综合征患者为病毒感染);CMV前色素膜炎眼压升高伴轻度虹膜萎缩,房水CMV阳性;FHI中CMV阳性率为20.8%-41.7%。检查方法有内皮镜、前节OCT和共聚焦显微镜——HSV角膜内皮炎可见假性Gutatta、CMV角膜内皮炎可见典型鹰眼样细胞、ICE可见风筝样细胞等。

陶勇教授——房水病毒检测

首先,综合分析检测结果,观察数值。数值可以告诉我们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疾病的阶段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其次,抗体检查也很重要。抗体较病毒检测更为稳定,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稳定的水平,它可以弥补非病毒活跃期检测不出病毒的情况。

再者,病毒性角膜炎测房水病毒核酸的时机为角膜内皮炎,有相关临床表现;角膜上皮炎和基质炎中检测不出病毒。

根据文献报道,CMV角膜内皮炎检测到病毒阳性率约90%;国际上将房水中CMV核酸检测阳性作为诊断CMV角膜内皮炎标准之一。单疱病毒角膜内皮炎阳性率较低,约50%。

关于角膜病房水抗体的检测意义尚不明确。陶教授分享了自己数据库中对于角膜病房水病毒抗体正常值范围:VZV-IgG16U/ml,HSV-IgG9U/ml,CMV-IgG9U/ml,EBV-IgG7.5ng/ml,风疹病毒IgG+/-。

冯云教授——如何用药

在用药选择上,更昔洛韦(GCV)在体内抗HSV作用比阿昔洛韦(ACV)强60倍,是选择性抗单疱病毒药物,在药物稳定性和作用速度等方面均优于ACV;且GCV为指南推荐抗病毒药物。GCV除对HSV和VZV有效外,对ADV、肠道病毒等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ACV治疗无效的疾病均适用。

在给药途径上,由于上皮屏障,局部用药能达到的抗病毒药物有效浓度有限。对于重症的患者要考虑全身用药。但关于角膜病的抗病毒研究非常少。借鉴ARN抗病毒治疗——静脉阿昔洛韦5-14天,改口服抗病毒药6-14周。对于角膜病毒感染,更昔洛韦(静脉+口服)和膦甲酸钠(静脉)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但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

吴玲玲教授——病毒性感染继发青光眼

病毒感染继发性青光眼发作期需要抗炎和降眼压治疗,缓解期应用眼底照相、视野等检查评判神经损伤情况。抗炎分为抗病毒治疗和激素、非甾体药物消炎治疗;抗病毒治疗需要使用3个月以上。降眼压治疗分两种情况:对于眼压30mmHg以上的患者,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局部应用β-受体阻滞剂、α2-受体激动剂、碳酸酐酶抑制剂,避免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眼压40-50mmHg以上患者,可静滴甘露醇,因此类患者滤过手术后极易结膜瘢痕化,只有当眼压顽固升高,降眼压眼药无效或全身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时,才慎重选择手术,并联合MMC、5-FU。

热点2:生物角膜手术适应症

晋秀明教授——如何选择适应症

生物角膜的适应症是感染性角膜炎,但角膜小穿孔、角膜周边移植是否也可以使用呢?

晋教授介绍了两个病例。一例为生物角膜治疗角膜皮样瘤、术后植片发生自融的患者。晋教授观点为不建议将生物角膜应用于病变在边缘的患者。

另一例为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使用生物角膜创造条件进行板层角膜移植的病例,后期随访植片出现了新生血管化。晋教授讲到,此种方法需要考虑穿孔的大小和位置,对于中央的穿孔没有意义;此外还要考虑原发病复发的问题,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总结:生物角膜的应用一定要选择恰当的适应症,其次植片应该尽量的小,再者其扩展应用一定要慎重,最后要谨防原发病的复发。

最后,洪晶教授补充到,生物角膜最佳的适应症是细菌性角膜溃疡,其次是棘阿米巴角膜溃疡,再者是真菌性角膜溃疡,而病毒性角膜溃疡最差。

张明昌教授——关键技术

范围——病灶接近瞳孔,若药物控制不好,需尽快手术;病灶跨瞳孔,直径需要大于6mm,在7-7.5mm效果最好;离角膜缘需大于2mm。

深度——术前一定要判断病灶深度;术中根据剖切时两个界面情况判断是否到了健康基质;前房积脓不好判断深度,在剖切至一定深度时,进行前房穿刺放脓,了解病灶是否累及全层;在不能判定时,剖切至后弹力层。

环钻——如果是中央病灶,选择负压环钻能更好控制深度。

剖切时如果出现小的角膜穿孔,可换位切削;中等穿孔可以做双板层;大的穿孔需要改穿透性角膜移植。

复水——不要长时间复水,建议甘油洗掉后立马手术。

植片大小——小于5mm,植床植片可等大;6mm以上植床,植片大0.25mm最佳;植床大于8mm,可考虑植片大0.5mm。对于圆锥角膜,植片大小有争议,但多数专家认为与普通角膜移植手术相同。

厚度契合——术前可通过眼前节OCT判断,术中根据实际厚度切削植片,也可用飞秒激光定量切削深度。注意让植片和植床的上皮在一个平面,以保证术后上皮化的完成。

缝合——生物角膜应用早期不建议使用连续缝合。光学性板层移植可用连续缝线,有角膜新生血管、太靠近角膜缘需间断缝合。

袁进教授——生物角膜移植手术3tips

袁进教授讲了使用生物角膜的3个tips——1.正确筛选合适的患者;2.掌握熟练的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技巧;3.重视脱细胞生物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袁教授分享自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技巧到,对于化脓感染首选湿剥法,以能清楚判断浸润层面;而非化脓感染,可以选择大气泡技术。但许多并发症都与大气泡技术相关。袁进教授介绍了一个二层泡、后弹力层全部分离的病例现场讨论,陈蔚教授和袁进教授都建议此种情况下应使用手法湿剥处理;该病例术后出现双前房,洪晶教授建议前房注气并且吸除层间液体和残余粘弹剂;袁进教授选择了先保守治疗,观察2周-1月,再判断是否需要注气。

热点3:眼表激素的使用

杨燕宁教授——为什么要用

糖皮质激素对眼部和全身都有很多副作用。在有非甾体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今天,为什么还要使用激素呢?

16年中华眼科杂志发表的关于激素眼表疾病使用的专家共识中,提到了激素在眼表疾病的适应症,包括免疫相关性眼表疾病、感染性角膜病、角膜移植术后抗排斥、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以及各种类型的角结膜烧伤早期(1周内)和恢复期。

不同的抗炎药物作用靶点不一,非甾体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局部激素的用量,使激素应用更安全有效,但尚不能完全替代激素。

黄一飞教授——何时用

激素在眼表疾病使用的时机:

免疫相关性角膜及结膜疾病。

眼表急性感染性炎症——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未累及角膜且有效抗菌抗病毒情况下;细菌性角膜溃疡病情控制、足量抗生素使用后期;基质炎和内皮炎的角膜病毒感染;腺病毒性角膜结膜炎。

眼表手术后——防治Haze需要高浓度,严重Haze冲击量治疗;防治DLK,首先除外感染,在2级加大浓度+口服;抑制手术创伤炎症需要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

其他——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眼表化学烧伤、巩膜炎。

不用/慎用激素情况:活动感染、可替代、上皮缺损、中央溃疡、高危人群、诊断不清、经验不足、用药恶化、无法随访等。

徐建江教授——如何用

激素的选择原则——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优越的眼组织穿透力、良好的安全性(引起眼内压升高的副作用小)。激素使用原则与策略——分级治疗,选择合适药物;控制疗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wfh.com/jtbx/96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