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柑橘的膨果期,由于前期没有进行合理的药剂预防,导致溃疡病大量上果,严重影响商品性及内在品质,种植效益下降。柑橘溃疡病究竟有什么特点?此时又将如何进行防治呢?
1、柑橘溃疡病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温度适宜、湿度高时,细菌从病斑中溢出,借助风、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田间以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
图1柑橘叶片(左)、果实(右)感染柑橘溃疡病症状
溃疡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具体发病高峰如下图。由此可见,8月并不是溃疡病发病高峰,但在川南、赣南、湘南等多地果园发现,溃疡病已经大量上果,主要原因是期预防工作不到位,此时发病必须重视,否则将影响当年的花芽分化。
图2柑橘溃疡病一年中的发病规律
2、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溃疡病,必须从药剂、栽培管理及抗性提高三个方面入手:
(1)药剂防治
防治溃疡病要抓住三个关键时期,第一是预防期,该阶段新梢尚未转绿,气孔没有形成,此时宜采用抗性药物预防,如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四霉素等抗性药物;第二是保护期,此时新梢即将转绿,气孔形成,病菌易从气孔侵入,此时宜用保护性铜制剂或代森锰锌,在叶面及叶背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细菌侵入;第三是治疗期,此时溃疡病在叶片及果实上已经出现明显症状,宜用氧化性杀菌剂,如使用氯溴异氰尿酸灭杀。如果防治工作做到位,后期出现溃疡病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否则病症可能一直持续到11月,且对第二年的挂果产生毁灭性危害。
图3喷施药剂之后溃疡病被有效抑制(2)栽培管理
将发病严重的枝条进行修剪,剪除的患病枝条应搬离果园进行销毁,做好田间卫生工作,减少感染源;同时要注意,不要在雨天、霜露未干时进行修剪、抹(摘)梢、摘叶、采果等工作,防止人为传播病菌;最后,合理施肥,提高树体抗性是保证后期不发病的关键。
(3)合理施肥提高抗性
生产上要控制氮肥、增施钾肥及多种中微量元素,并结合有机肥,全面补充树体抵抗病菌所消耗的营养,并起到提高抗性的作用。果实膨大着色期建议选用“劲膨”超浓缩营养液,该产品富含活性超钾及螯合态锌、硼、锰、铁等微量元素,吸收更迅速,快速补充树体所缺的营养成分,树势恢复快。另外,“劲膨”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多次使用还有调节土壤微生物活性、改良土壤板结的功效,大大提高柑橘抗病能力,使叶色浓绿、膨果迅速、果实均匀、增甜着色好,生产效益提高。图4脐橙冲施“劲膨”,后期果实大小均匀、果型正、表光好
“劲膨”在柑橘生殖生长期(幼果期)使用,冲施、淋根,每亩用量5-10公斤,每次间隔10天左右;滴灌,每亩3-5公斤,每次间隔7-10天。使用后的柑橘树势壮、膨果均匀、品质好,抗病抗逆能力强,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图/文研发技术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