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份福建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10月份,福建省高温天气将有所缓解,由于养殖水体水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池塘经过春、夏二季的养殖,池底已积累较多的有机质,易使养殖水体,尤其是养殖历史较长、养殖密度较大的池塘发生缺氧泛塘或水质恶化。同时,10月也是水产养殖的收获季节,分批捕捞的要注意起捕拉网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响,避免因机械损伤导致存塘的水产养殖动物发生疾病。
一、病情预报
1、草鱼: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缺氧等,重点 2、鳗鲡: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重点 3、大黄鱼:易发生细菌性溃疡症、白鳃病等,重点 4、对虾:易发生白斑综合征、红体病、缺氧等,重点 二、防控措施
1、加强水质调控。10月份养殖水体水温变化加剧,易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应保持较深的养殖水位,尽可能减少温差;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充足溶氧,防止低溶氧造成的危害。
2、科学合理投喂。根据水温、天气及摄食情况合理投喂优质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等,提高饲料质量,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3、加强生产管理。对于达到商品规格的水产养殖动物及时起捕上市,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起捕时操作要小心,以避免对养殖动物的应激;每天坚持早晚巡塘,注意观察养殖水质和养殖动物活动及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来源: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审批颁发:马平
审核:林国清
分析员:廖碧钗
10月湖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部门预测,10月全省天气以晴好为主,平均为25~27℃左右,养殖水温在22~25℃之间,月降水量在20~50mm之间。10月主要防治病害有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和肠炎病等,另外寄生虫病也会时有发生,主要是锚头鳋病、中华鳋病、车轮虫病,依据我省历年发病特点及气候条件,10月份疾病预测如下:
一、病情预测
1.草鱼:10月气温转凉,水温在22-26℃之间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虽有下降但仍有发生,易发生水霉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疾病,全省各区域流行。
2.鲢、鳙鱼:细菌性败血病仍有发生,烂鳃病、打印病等是此阶段易发疾病,全省各区域都有流行,重点 3.鲫鱼:细菌性败血病趋于缓和下降,主要发生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疾病,全省范围内流行,重点 二、防治措施
1.注意水质调控。有些养殖生物已经进入养成后期,自身污染将加重,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定期冲水换水,使养殖水体水质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2、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可用8%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一次量,每1立方米水体0.1~0.3克;用大蒜素粉拌饵投喂,一次量,每1kg体重40~80mg,每天1次,连喂3~5天。
3、中华鳋、锚头鳋病:每1m3水体用精制敌百虫粉0.1~0.2g用倍的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
来源:湖南省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颁发:刘俊杰
审核:王锡荣
分析员:周文
10月份广西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年10月,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广西各地的养殖水温也日渐降低,由于昼夜温差增大,养殖水体表层和底层水温差也逐渐增大,水体垂直交换频繁,养殖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对虾偷死病等仍将危害养殖对虾,腮腺炎、肺炎病、肠炎病等将严重威胁养殖龟鳖;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病、小瓜虫病、刺激隐核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将危害养殖鱼类,小瓜虫病和刺激隐核虫病将在局部范围暴发流行。
一、预测预报
1.养殖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偷死病等,有局部暴发流行的趋势,重点 2.淡水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病等将在局部范围暴发流行,重点 3.海水养殖鱼类:易发肠炎病、寄生虫病等,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 4.养殖龟鳖:易发腮腺炎、肺炎病、肠炎病等,重点 二、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殖对虾
(1)加注新水,保持较深水位,延长开机增氧时间,使水体处于微流水状态,缓解垂直交换,保持水质稳定。
(2)每7~10天定期监测水质,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用硫代硫酸钠粉改水;适当补充碳源和镁、锌,稳定藻相;暴雨前后各用生石灰消毒养殖池塘周围和水体1次,保持良好的水质。
(3)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3~5天,每天一次。
2.养殖鱼类
(1)适时加注新水,保持较深水位,延长开机增氧时间;水质状况不佳可用硫代硫酸钠粉改水,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2)每隔15天全池泼洒生二氧化氯1次。
(3)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芪参散和青蒿末3~5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4)加强疾病监测,坚持每天巡查一次以上,发现异常及时分析病因,并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
3.养殖龟鳖
(1)做好水质调控工作,大池养殖龟鳖,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小池养殖龟鳖,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应清洗干净残余饲料及粪便;隔天拌饲料投喂乳酸菌和酵母菌1次,减少氨氮排出,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2)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芪参散3~5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3)引进苗种先在养殖场所外隔离养殖20天以上,监测无疾病后再放养入养殖池。
(4)坚持每天巡查一次以上,发现异常及时分析病因,并采集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
(二)治疗措施
1.对虾偷死病等
发生拟似病情,先停料2~3天。第1天先用硫代硫酸钠粉或腐植酸钠改水,第2天~4天全池泼洒连翘解毒散,每天1次;第4天开始,拌饲料内服六味黄龙散加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5~7天。一个疗程后,拌饲料内服乳酸菌和酵母菌3~5天,每天1次。
2.刺激隐核虫病
(1)局部感染,将感染网箱提起、套袋(彩条布),在晚上用~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浸泡10~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天;同时,每千克鱼用0.3~0.4g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7天。
(2)整个养殖区感染,及时把网箱疏散盐度较低的海区,进行分疏养殖,把养殖密度降低到原来的60~70%,保持网箱排间距在30~50米;同时,每千克鱼用0.3~0.4g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7天。
3.小瓜虫病
用高酸碘纳或浓(稀)戊二醛溶液或小瓜敌杀(主要成分为槟榔、苦参、姜粉)遍洒,每天一次,隔5~7天用1次,连用3次;同时,每千克鱼用0.3~0.4克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7天。
4.溃疡综合症
发现病情,停料2~3天。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粉改水,第2天~4天用五倍子末和聚维酮碘溶液泼洒,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或大黄五倍子散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5.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第1天用腐植酸钠或硫代硫酸钠粉改水,第2天~4天用国标消毒剂(如戊二醛溶液)消毒水体,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氟苯尼考粉)或虎黄合剂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7天。大水面养殖,每亩1米水深用克烟丝浸泡24小时后连渣带水均匀泼洒,隔3~5天再泼一次;同时拌饲料内服虎黄合剂加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5~7天。
6.龟鳖腮腺炎和肺炎等
发现病情,停料2天。大池养殖,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粉改水,第2天~4天用生石灰或大黄末兑水泼洒,每天1次;第4天开始,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10天。一个疗程后,每隔15天拌饲料内服芪参散,每天一次,连喂5天。小池养殖,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如氟苯尼考粉)加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7~10天。一个疗程后,拌饲料内服乳酸菌和酵母菌3~5天,每天1次;同时,每隔15天拌饲料内服芪参散,每天1次,连喂5天。
7.链球菌病
发现病情,先停料2~3天。第1天用腐植酸钠或硫代硫酸钠粉改水,第2天~4天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水体,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盐酸多西环素)和三黄粉及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7天。
8.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
发现病情,停料2~3天。第1天用硫代硫酸钠粉改水,第2天~4天用国标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消毒水体,每天1次;第4天开始,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复方磺胺嘧啶粉)或板蓝根末或大黄五倍子散加芪参散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9.指环虫和车轮虫等寄生虫病
确诊发生指环虫和三代虫等寄生虫病后,用敌百虫或甲苯咪唑溶液泼洒养殖水体,每天一次,连泼2~3天。
信息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颁发:龙光华
审核:李坚明
分析员:韩书煜
10月份四川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10月份四川省气温在16℃~31℃之间,水体负载力达到高峰,水生动物生长迅速,水生动物食欲旺盛,残饵及代谢物沉积较多,病原体大量滋生,昼夜温差会较大,水体上、下层对流增加,容易造成水质突变缺氧泛池或氨氮亚硝酸盐中毒等情况的发生,应提前做好范。
一、警惕病害
1.草鱼:易发生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重点 2.鲢鳙鱼: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打印病、中华鳋、锚头鳋病等。重点 3、鲤、鲫鱼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指环虫、小瓜虫等疾病,应 4、大口鲶、鲈鱼易发生体表溃疡病、腐皮病等,斑点叉尾鮰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柱形病、小瓜虫病等,重点 二、防控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适时加注新水,开机增氧;泼洒生石灰、微生态制剂等措施改良水质、底质。坚持早、中、晚巡塘,密切 2、减少水体负载力。根据市场需求,尽量均衡上市,促进养殖对象生长降低水体负载量;在起捕上市或在鱼转塘、并塘的过程中,要尽量细心操作,避免机械损伤,以防擦伤导致鱼类疾病发生。
3、做好疫病预防和用药工作。及时清除残余饲料,定期消毒养殖水体、投饲台、养殖工具、周边环境。及时清除死鱼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蔓延。一旦发现病情,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和药敏实验,科学用药,对于即将上市的水产品要求遵守休药期有关规定,以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治疗措施
1、细菌性败血症,外用:⑴每立方米水体,一次量,含氯石灰(漂白粉)1克或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0.3~0.5克,全池泼洒。⑵大黄,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2.5~3.7克,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千克鱼体重15~20毫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2、烂鳃病、赤皮病、打印病:外用:⑴8%溴氯海因粉,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全池泼洒,15天1次。⑵10%聚维酮碘溶液,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5~1毫升,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⑴氟苯尼考粉或甲砜霉素粉,一次量,每千克鱼体重5—15毫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⑵复方新诺明,一次量,每千克鱼体重50毫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5天,首次用量加倍。
3、肠炎病:外用:8%溴氯海因粉,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⑴每千克饲料,一次量,穿心莲40克、大青叶30克、黄芩5克、桑白皮10克和白矾5克,打成粉后,拌饲投喂。⑵1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一次量,每千克鱼体重80~毫克(以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计),连用4~6天,首次用量加倍。
4、指环虫:外用:精制敌白虫粉,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18~0.45克(以敌百虫计),全池泼洒,7天后,再全池泼洒1次。
5、中华鳋病:外用:⑴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每升水体70毫克,浸浴20~30分钟。⑵高效氯氰菊酯溶液,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02~0.03毫升,用水稀释倍,全池泼洒或喷雾,每月使用1次。
6、锚头鳋病:外用:⑴精制敌白虫粉,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18~0.45克(以敌百虫计),全池泼洒,可杀死池中锚头鳋的幼虫,一般每1月内须连续用2~3次,每次间隔天数随水温而定,水温高时,间隔的天数少,反之则多。⑵马尾松针叶,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37.5克,捣碎浸出汁液,全池泼洒;或用新鲜带叶松枝,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克,扎成数捆放于鱼池中浸沤。内服:10%酒糟,拌饲投喂。
来源:四川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责任人:陈浩
审核:王艳
分析员:肖曼
10月份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10月份,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步下降,养殖生物病害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将逐步降低,但是由于多数养殖生物已经进入养成后期,加之昼夜温差加大,因此,仍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尽量减少因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
一、警惕病害
1、南美白对虾:外塘养殖大部分已经起捕,大棚养殖对虾应注意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弧菌病等,重点 2、海水蟹类:易发黄水病、纤毛虫病,重点 3、淡水鱼类:易发烂鳃病、肠炎病、腐皮病等,重点 4、中华鳖:外塘养殖发病逐渐减少,主要为腐皮病、白点病等细菌性疾病,重点 二、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预防海水蟹类黄水病、纤毛虫病等疾病,要及时更换池水,改良底质环境,保持水质清新。同时要投喂优质鲜活饵料,以增强免疫力。
2、预防淡水鱼类烂鳃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并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3、对于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品种要及时起捕,起捕过程中注意操作,避免擦伤;捕大留小或筛选密度的,拉网捕捞后要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细菌和寄生虫入侵损伤的生物体。
(二)治疗措施
1、南美白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发生疑似病情,立即停止投饲,池塘消毒后即用底改剂改良底质,并用藻类培养产品、益生菌、底质增氧剂等调节水质,水质改善、不再出现死虾时,重新投喂饲料,并严格控制投饲量。对于一些达到商品规格的对虾,应及时捕捞上市。
2、海水蟹类寄生虫病:发病时用硫酸锌等药物全池泼洒;及时将病蟹、死蟹捞出,避免感染其他池塘。
3、淡水鱼类细菌性疾病:养殖池水体用二氧化氯或季铵盐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拌入诺氟沙星或恩诺沙星或甲砜霉素粉等抗菌药投喂,一天1次,连喂4~5天。
来源: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审批颁发:丁雪燕
审核:郑天伦
分析员:朱凝瑜
安徽地区10月水产养殖疾病及防治措施
10月份,将进入“寒露”和“霜降”节气,各地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明显加大,池塘水质渐趋老化,容易诱发水生动物真菌性和寄生虫疾病。水产养殖也进入收获季节,鱼虾蟹陆续起捕上市。起捕拉网时要注意对养殖对象的影响,避免因机械损伤导致疾病发生。
虾蟹类:
1、固着类纤毛虫:10月份大部分养殖水体有机质丰富、水色过浓,龙其在养殖水体中种植的水草发生大量死亡后更为常见;
2、河蟹颤抖病:发生对象为河蟹,池塘、稻田、苇田、网围养殖河蟹均会发生,安徽宣城、六安等河蟹养殖区需重点防范。
鱼类:
1、水霉病:淡水养殖鱼类均可发生,流行水温10℃~20℃,各养殖地区均需做好预防,尤其在鱼苗投放及日常捕捞中要防止机械损伤和及时消毒。
2、鲫鱼“鳃出血”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鲫鱼,发病水温大约为15℃~25℃。该病在安徽及周边几个省市地区已呈蔓延趋势,该病目前发生既难控制亦难治疗,主要在于防控。
3、鮰鱼套肠及败血症等:主要发生对象为斑点叉尾鮰,流行水温24℃~28℃。安徽滁州定远六安等鮰鱼集中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代谢障碍综合症:主要发生对象为大规格的青鱼和草鱼,表现为死亡量低但是持续时间长,一旦天气变化死亡量增大,全省范围均需做好防控。
5、病毒性出血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小规格草鱼青鱼鲤鱼等,“白露关”虽已过但还是要注意最后时期的内服保健,防止病毒性出血病的发生;
6、鳜鱼车轮虫指环虫病:10月份安徽地区水温开始明显下降指环虫病开始减少,车轮虫在晴雨轮替期间还要注意。
防治措施:
虾蟹类纤毛虫病:使用纤虫净每袋1亩/米兑水全塘泼洒,第二天使用二氧化氯消毒;
水霉病:预防及症状轻微时使用菌霉沙星全塘泼洒,第二天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症状严重时使用农大水霉净全塘泼洒;
鮰鱼套肠及败血症:科克菌+应激宁+制菌灵连续内服5-7天(治疗);
代谢障碍综合症:三黄散+板黄散+应激宁连续内服7天(治疗);
病毒性出血病:板蓝息毒敏+应激宁连续内服5-7天(治疗);
鳜鱼车轮虫指环虫病:专用于鳜鱼可用的杀虫药杀灭,如贵鱼安。
小结:10月份大部分商品鱼类已进入养成后期,后期气温降低,病害逐渐减少,但相关的防控措施还需要保证,一方面要注意水质调控,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