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贴敷治百病口腔溃疡

五、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

病因:口疮,其主要病因在心脾蕴热或脾胃虚寒或虚火上炎。婴儿胎中有热,或脾胃虚寒、脾胃湿热内蕴,或病后火盛阴伤皆可导致口舌生疮。盖手少阴之经脉通于舌,足太阴之经通于口,故心脾二经有热,则口舌最易生疮。亦有小儿禀赋不足,或久患热病,或久泻不止,脾肾虚弱,阴液亏耗,以致水不制火,导致虚火上炎而生口疮。

病位:口疮的主要病位在口腔部,以口颊、舌边、上腭、齿龈等处。即第一病位。心脾蕴热、肾阳不足等可为第二病位。

病性:口疮的病性主要辨虚实寒热,凡溃疡周围鲜红,疼痛较甚,口臭流涎,甚或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者为实证;溃疡较少,周围淡红或淡白,疼痛较轻,为虚证。

病机:心脾积热、脾胃虚寒与虚火上炎。

治疗原则:心脾积热者:清热解毒,泻火通腑;虚火上炎者: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主穴:双涌泉穴、神阙穴、中脘穴。

配穴:发热者:大椎穴;咽喉肿痛者:天突穴。

(一)心脾蕴热证

症状:舌尖、舌边、舌面,或牙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颜色鲜红,覆盖黄苔,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辨证要点:

1、满口溃疡或糜烂,溃疡表面颜色鲜红;

2、舌红苔黄,脉弦滑。

贴敷疗法治则及方案:

治则: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选穴与用药方案:

促渗透剂打湿沙蒿子加

黄连1.0克、冰片0.1贴双侧涌泉穴,

大黄、芒硝、厚朴、连翘各0.5克,贴中脘穴、神阙穴。

处方说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冰片:开窍,清热止痛

理法纲要:引火下行、通腑泻热

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

芒硝:清热消肿,除湿止痛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理法纲要:峻下热结,消满除胀

(二)脾胃虚寒

症状: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要点:

1、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

2、神疲乏力,四肢不温;

3、舌淡苔白,脉细弱。

贴敷疗法治则及方案: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利湿。

选穴与用药方案:

基础用药:

健脾益气类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各0.5克,湿贴中脘穴;

温经散寒类药物,如肉桂、附子各0.5克,湿贴神阙穴;

再用吴茱萸0.5克,湿贴双侧涌泉穴。

处方说明: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肉桂:温中散寒;附子:补火助阳;

吴茱萸: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处方说明: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

丁香:温中降逆、行气止痛、温肾壮阳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阳健脾

理法纲要:温阳健脾,引火归元

人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

理法纲要:温补中阳,健脾利湿

(三)复发性口腔溃疡(虚火上炎)

症状:口舌生疮,溃疡面红白相兼,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若脾肾阳虚,无根之火上浮可见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辨证要点:

1、口舌生疮,溃疡面红白相兼,久治不愈;

2、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病机:虚火上炎。

贴敷疗法治则及方案:

治则: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选穴与用药方案:

促渗透剂打湿沙蒿子加

黄连0.5克、吴茱萸0.5克,贴双侧涌泉穴,神阙穴、中脘穴

处方说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吴茱萸: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理法纲要: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奇正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wfh.com/yzyy/12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